-
李壁注荆公诗考论
-
作者:汤江浩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 李壁注 考辨
-
描述:王安石诗李壁注,是最著名的宋诗注本之一。本文重点对李壁后期仕历及注荆公诗的具体时间、李壁注荆公诗所据底本的版本系统等问题进行了探索。通过考辨指出,李壁实际居住抚州的时间不到两周年;李壁注荆公诗所用
-
曾巩六诗之题考
-
作者:赵润金 来源: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悦道 阅道 宫保 少保
-
描述:《全宋诗.曾巩诗》中涉及赵扌卞的六首诗之题目有讹。《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中“悦道”为“阅道”之讹。《寄赵宫保》、《和酬赵宫保致政言怀二首》、《和赵宫保别杭州》等诗之题中“宫保”为“少
-
棋乎禅乎——读王安石《棋》诗
-
作者:查丕栋 来源:围棋天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诗人 棋 历史人物 “四人帮” 学术著作 旧书摊
-
描述:历史人物的态度就不那么慎重了。就说摆在我们面前的王安石的这首咏棋诗吧,诗人不过是借“棋”发挥,发发人生感慨罢了,却引起了后人的许多误会,甚至多有不敬之词。[第一段]
-
王安石「以《礼》解《诗》」的《诗经》学
-
作者:张鸿恺 来源:弘光人文社会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荆公新学 诗经 以礼解诗 熙宁变法
-
描述:态,以呈现王安石《诗经》学在政治背景之下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及 学术特徵。
-
《诗·豳风·七月》与《周礼》“豳诗、豳雅、豳颂”之关系考述
-
作者:刘茜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龠章 豳诗 豳雅 豳颂 风 雅 颂 《诗经.七月》
-
描述:七月》以及用豳龠与颂合奏《豳风·七月》。
-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
作者:刘冬颖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牡丹亭 杜丽娘 理学
-
描述:是要名教符合人情。
-
试论王安石《诗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
作者:孙宝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诗新义》 《诗经》阐释史
-
描述:王安石新学以礼解经,切近时用,并长期作为官方学术,影响到宋室南渡之后。随着宋孝宗继位,大兴洛学,荆公新学才日渐衰微。然而,《诗新义》在《诗经》阐释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它的笺注模式既有对郑玄的扬弃吸收
-
记忆的力量:诗与网——诗歌批评的策略与向度之二
-
作者:焦亚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锺书 中国古典诗歌 现实世界 诗歌创作 李商隐 王安石 语言世界 唐人 诗歌批评 王昌龄
-
描述:赋归来看妇’,活画出董太太的可爱的笑容,两个深酒窝。”不料董听了这样的嘉赏,却并不领情,板着脸说:“跟你们这种不通的人,根本不必谈诗。我这一联是用的两个典,上句梅圣俞,下句杨大眼,你们不知道出处
-
塞上骑射是男儿——柳开《塞上》诗赏析
-
作者:孙利平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唐代边塞诗 柳开 北方少数民族 尚武精神 王安石 唐王朝 北宋 唐人 宋王朝 刘克庄
-
描述:本西域乐,其歌辞已经包含述说征战之事,表现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也有当地风光习俗的描绘,不妨视为较早的边塞诗。而后文人写诗借用此类乐府旧题,则多叙边地从军之苦,抒征人思妇之怨。唐代诗歌空前繁荣,边塞诗是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并且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尤其是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等诗人以边塞诗著名,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派”。唐王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主流是和睦相处,促进了彼此的团结和交流,如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的结亲,但也存在着争战攻杀,如太宗时的征高丽,玄宗时的征南诏,属于唐王朝“开边”启衅、穷兵黩武,而多数情况则是少数民族统治者发动对内地的劫掠侵扰,唐王朝起而自卫还击。因为在安史之乱以前,唐代国力强大,所以敢于自卫还击,并且往往获取胜利。这对于保卫当时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以及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都具有进步意义。...
-
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
-
作者:魏红梅 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维桢 妇女诗 独特价值 《诗薮》 汉魏六朝 艺术价值 胡应麟 诗歌
-
描述:试论杨维桢妇女诗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