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3716)
期刊文章(1389)
学位论文(64)
图书(47)
会议论文(3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062)
地方文献 (85)
才乡教育 (40)
地方风物 (24)
红色文化 (15)
宗教集要 (12)
非遗保护 (9)
文化溯源 (4)
按年份分组
2012(297)
2011(414)
2008(407)
2002(27)
1999(40)
1987(28)
1986(13)
1982(16)
1936(13)
1934(1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14)
新京报(14)
古典文学知识(5)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5)
河南省政府公报(4)
东南文化(3)
山西公报(3)
安徽省政府公报(2)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
“地下村长”李纪终审刑20年
作者:暂无 来源:法制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曹飏 通讯员 黄叶华)李纪纠集高明君、符全统等社会闲散人员,逐渐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海口市大英村称霸一时,为害一方,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李纪否认自己是黑老大,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此案曾惊动公安部,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3月6日上午,海口中级人民法院对海口市大英村“地下村长”李纪
刘韵筱“最完美体态小姐奖”
作者:暂无 来源:佛山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黄鹤婷报道:昨日下午,2008年度12位准珠江小姐在东建世纪广场进行时装展示,角逐“最完美体态小姐奖”。经 过激烈的竞争,来自佛山的4号刘韵筱获得这一个奖项。 赛后刘韵筱告诉记者
临川一中6名学生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大奖
作者:饶礼喜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临川讯在近日结束的全国第十八届初中物理竞赛活动中,临川一中取得优异成绩,共有6人获得大奖。其中,竞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喻志颖、肖邱盼、付超获得国家级三等奖,何猛获得省级一等奖,杨勤获得省级二等奖
临川一中10人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资格
作者:饶礼喜 周洁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近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先后寄来喜报,祝贺临川一中学生在这两所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中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感谢临川一中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众多优秀的生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 经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角逐,临川一中学生脱
临川一中10人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资格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抚州讯 近日,临川一中学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中发挥出色,取得了优异成绩,有10人获得这两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在北大、清华两所大学自主招生选拔考试中,经过笔试和面试两轮角逐,临川一中学生展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10名学生脱颖而出,获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资
我区“王英福受贿案”全国检察机关“优质案件”
作者:暂无 来源:法治新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 强吉鸿 代军)近日,经过全国各省市检察院推荐、最高人民检察院评审和专家组复审,全国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部门2007年度十大 “精品案件”、“优质案件”评选活动落下帷幕。由中卫市检察院查办的原自治区政协正厅级巡视员王英福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件被评为全国“优质案件”,这是我区检察机关
性与翻译:从互性视角评析《牡丹亭》两个英译本
作者:李粟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翻译  翻译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译本的研究现状,接着从互性这一概念的理论来源着手,着重介绍了有关“互性”的不同定义,并基于Norman Fairclough对“互性”的分类提出笔者自己关于互性的定义和分类的观点,将互
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论集
作者:郑祖襄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中国  古代  文集 
描述:华夏旧乐新探:郑祖襄音乐论集
央视资讯 央视新楼成为新“景点” /蔡楠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位于北京市东三环的央视新址大楼高230米,总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已经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总能看到来自各地的游客到此拍照留念。 全家出动大合影 在央视新台址的门口,记者的镜头捕捉到了从西安来的退休工人王大爷和老伴,他们这次
试论两宋儒学的本观及其经学中的语言学思想
作者:黄敦兵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语言哲学 
描述:又突破了训诂师承的传统,在读经与做人、创通经义与自我省察乃至提升理想人格上,提出了值得一再回味的命题,从而启开了经学与理学互释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