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百老汇改编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由百老汇打造、改编自昆曲经典《牡丹亭》的音乐剧《牡丹亭》,日前进入创作阶段,今年7月该剧英文版本将在纽约进行第一轮试演。 据悉,北京演艺集团与怀柔区国资公司、百老汇亚洲国际有限公司法人西蒙
明清民歌时调在戏曲中的传播艺术:以江西地方戏曲"广昌孟戏"
作者:陈利利 章军华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歌时调  民歌时调  戏曲  戏曲  传播  传播  孟戏  孟戏 
描述:中国古代戏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歌时调的影响.戏曲在故事题材的借用、演唱体制的引入、艺术表现手法的模仿、叙事技巧的借鉴等方面,都能看到民歌时调的影子,即使戏曲发展到明清传奇阶段,其演唱
当代戏曲创作如何实现艺术与市场双赢初探:以昆曲青春版《牡丹
作者:周黎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戏曲  改革  改革  艺术  艺术  市场  市场 
描述:随着戏曲观众的流失,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戏曲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以吸引更多的年青观众群。本文以近年来在上座率及口碑上均取得较好成绩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和黄梅戏《徽州女人》为例,对这一
《四世同堂》《牡丹亭》《外套》11月深圳猛刮名剧名著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至880元不等。与此同时,由果戈理的名著《外套》改编的同名话剧11月19日至20日将在少年宫上演。“中日版
戏曲意象初探(一)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化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这似乎有些悖
广东戏曲须与时俱进
作者:黄天骥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与时俱进  广东人  岭南文化  文化强省  与时偕行  饮食文化  文化土壤  牡丹亭  外来文化  生活节奏 
描述:"与时俱进"的观念其实是《周易》提出来的,最早是"与时偕行",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到了清代王夫之才用了"与时俱进"这四个字。岭南文化在这方面更显特色,比如广东人的食文化就在与时俱进,用很普通的材料就能做出又特别又美味的菜式,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广东的饮食文化一直在变,很善于吸收外来文化,举个例
汤显祖的贬谪之旅与戏曲创作
作者:周育德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贬谪  贬谪  牡丹亭  牡丹亭  邯郸记  邯郸记  罗浮山  罗浮山  梅花美人  梅花美人  鬼门关  鬼门关 
描述:汤显祖岭南贬谪之旅所获得的观感和人生体验对他的戏曲创作关系重大。汤显祖在罗浮山、广州、澳门和海南岛的生动见闻,可以在《牡丹亭》和《邯郸梦记》的多处重要细节中得到印证。可以推想这两部传奇最初的写作动因
汤显祖诗歌与基督教(一)
作者:徐晓鸿  来源: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诗  基督教  牡丹亭    柳梦梅  万历  利玛窦  玉茗堂四梦  明世宗  戏曲 
描述:咋一看这个题目可能会觉得奇怪,具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大师汤显祖(1550-1616),似乎与基督教素无瓜葛,他的诗歌与基督教有关系吗?随着人们对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汤显祖不仅与传教士有过交往,而
牡丹亭》续作探考
作者:赵天为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续作  续作 
描述:牡丹亭》续作基本叙和柳梦梅姻缘后事,但是,汤显祖原作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到此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借古喻今、寄托怀抱,同时也将一部“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变成了一曲忠臣义仆、清官
论《迦陵词》与戏曲之因缘
作者:赵山林  来源:中华戏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维崧  迦陵词  家班  戏曲活动  康熙年间  牡丹亭  明清易代  侯方域  重要组成部分  方拱乾 
描述:明清两代,观赏、评论戏曲已经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词的创作中也得到反映。在有的词人那里,不少词因观剧而作,为艺人而作,由此衍生种种情感,生发诸多感慨。在这方面,陈维崧(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