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绦眼中的蔡京
-
作者:王国华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蔡京 时代背景 宰相 皇帝 王安石 父亲 宋朝 老百姓 魏忠贤 中国史
-
描述:有《铁围山丛谈》一书,其中大量提到父亲蔡京其人其事,既有生活趣闻,又有大是大非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到蔡京的另一面。 蔡绦,字约之,别号无为子,《铁围山丛谈》是蔡京被贬、蔡绦受牵连流放白州时所作笔记
-
析《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
-
作者:孙慧娟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梦 梦 情与理 情与理
-
描述: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
-
《南柯记》的悲剧意蕴解读
-
作者:宋霞霞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南柯记》 悲剧意蕴 悲剧意蕴 王政理想 王政理想 出世 出世 梦 梦
-
描述:《南柯记》反映出了作者一种自我批判的痛苦情绪,是一个产生于自我克服要求的心理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也是汤显祖人生悲剧的写照。作者王政理想破灭后,欲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却始终割舍不断一"情"字,因此作品中有出世与入世的痛苦选择。另外作品中的人生如梦思想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蕴。
-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浅析
-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梦 梦
-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
-
《牡丹亭》中“情”的变化与表现手法的差异
-
作者:尚永亮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至情 至情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梦 梦
-
描述:”,遂使得剧中人物顿失光彩,意薄味寡,难以再激起波澜。将人物命运建立在脆弱、虚假乃至庸俗的结局上,是作品的一大败笔,使剧作不仅缺少那种发自肺腑之“情”的贯穿,而且也失去了不可忽视的曲终奏雅之妙。
-
试论《倩女离魂》和《牡丹亭》中的“魂”
-
作者:吴美卿 许丹丹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魂 魂 梦 梦 二重人格 二重人格 本我冲动 本我冲动
-
描述:意象的补充,“梦”体现了“魂”的欲求,由“魂”的活动引起的“梦”是主人公愿望的达成,“魂”与“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
论晏几道和他的《小山词》
-
作者:蔡欢江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感伤 感伤 歌妓 歌妓 梦 梦 酒 酒 冲突 冲突
-
描述:,但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从她们那里寻求情感的寄托。小晏对歌妓不免抱有些许狎玩的态度,但在他的词作中还是更多地流露出对歌妓真切的同情与深深的爱慕。在《小山词》中还有许多对梦与酒的描写。在梦境与酒醉的描写中
-
《牡丹亭》的魅力
-
作者:朱栋霖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情 情 梦 梦 牡丹亭意象 牡丹亭意象
-
描述:“牡丹亭意象”所寓托的戏剧动作是杜丽娘因梦生情、因情而死而生 ,是汤显祖“情”的理念的戏曲与美学的呈现、杰出的美学的创造。
-
汤显祖戏曲作品中的梦幻艺术
-
作者:寇涛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至情”说 “至情”说 梦 梦 审美意蕴 审美意蕴 结构功能 结构功能
-
描述:文学历来与梦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文学的不断成熟,梦也逐渐褪去了其神秘色彩,成为文人抒情言志的一种表达方式,承载着作家的人生体验、社会认识。汤显祖在其代表作临川四梦中将其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悟寄寓梦境
-
吴与弼和崇仁学派研究
-
作者:邹建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明代心学 崇仁学派 哲学思想
-
描述:为思考对象,认为吴与弼是明代儒家心学的开山人物,陈献章是程朱理学向心学过渡的关键人物,胡居仁是十五世纪心学巨子,崇仁学为阳明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思想史背景。 第一章指出,崇仁学派在理气关系总体上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