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48)
报纸(16)
会议论文(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
地方文献 (4)
非遗保护 (3)
宗教集要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8)
2013(7)
2012(2)
2009(3)
2007(4)
1998(3)
1997(4)
1996(2)
1988(1)
1984(2)
按来源分组
法音(2)
卫生科普(1)
北京晚报(1)
老同志之友(1)
郑州日报(1)
山西晚报(1)
企业销售(1)
今晚经济周报(1)
大同日报(1)
中国食用菌杂志(1)
元代杰出的地图学家朱思本
作者:吾仁  来源:修志文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元代杰出的地图学家朱思本
唐宋时代川东盛产“子”之迷
作者:郭声波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和郡县图志》  《太平寰宇记》  川东地区  唐宋  名称相近  白药子  新唐书  地理志  万州  苦药 
描述:《新唐书·地理志》和《太平寰宇记》载各地物产甚富,其中川东地区多处提到“子”。查《元和郡县图志》等地志,唐宋时四川所产药材与“子”名称相近的还有渝州的实,通(达)州的白药子、白药实,万州的苦药
药物毒理学应是学生的必修课
作者:周立国 何进  来源:药学教育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药物毒理学  中西药  治疗  学生  新药审批  政管理  新药研究  必修课  办法  科学化 
描述:随着我国制药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药审批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政管理局颁布的《中西药新药研究指南》的实施,药物毒理学日益受到医药界的重视,中西药毒理学的研究已步入了法规化和科学化,使近年
竹叶淡竹叶应是两味
作者:王绪前  来源:福建中医药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淡竹叶  银翘散  中医学院  导赤散  小蓟饮子  教材  方解  药学  医方  组成 
描述:竹叶、淡竹叶是两种,但近年来某些书籍、教材将二者混为一谈。兹略举几例:广东中医学院编《穴中医方药学》(一九七三年六月版)于银翘散组成中为淡竹叶,但方解中又云竹叶,将凉膈散、导赤散中竹叶改
》的主人公应是华、夏两人
作者:陈红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描写技巧  塑造人物  局限性  群体  夏瑜  多种多样  两条线索  革命者  初中 
描述:绍,也可以作具体的描绘;……既可从正面着笔,也可从反面烘托。”可见,不能单纯从描写技巧上确定主人公就是华
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应是海带
作者:王民生  来源:水产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泰始皇  长生不老  海带 
描述:秦始皇寻找的长生不老应是海带
杨炳奎治疗肿瘤对应用经验
作者:曹振健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治疗方  肿瘤  内科杂病  主任医师  配伍运用  单味药物  中医院  嘉定区 
描述:腠理,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党参长于补气,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固卫气,偏于阳而走表,二相合一表一里,一阴一阳,相互为用,共奏扶气补正之
结合治疗黄鹤斑临床观察
作者:李慧霞  来源:包头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中青年女性  妊娠期妇女  对称分布  颜面皮肤  表面光滑  自觉症状 
描述:黄鹤斑又称肝斑、蝴蝶斑、面尘,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额、眉、颊、鼻、唇周等颜面皮肤,表面光滑、无脱屑,一般无自觉症状。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青春期后、妊娠期妇女多发,笔者采用针刺加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黄鹤斑46例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来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证一方证三级结构,而刘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纲不系目的问题,他们认为六经的主方、主不同,胡
伤寒学家胡希恕先生和刘绍武先生的对比
作者:石应轩 康淑香 李清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学家  胡氏伤寒学派  胡希恕  三部六病学说  刘绍武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三定原则  定证定方定疗效 
描述:。他们的不同点:胡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证,而刘老认为六经的实质是六病。胡老认为《伤寒杂病论》存在着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