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从目的论的角度
-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
描述: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便创造出功能上充分的目的文本。在目的论中,目的文本好坏的评价标准不是等值而是充分发挥了译者想要译文发挥的作用。本文尝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牡丹亭》的文化翻译,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
-
曲外看昆:半场青春《牡丹亭》
-
作者:秦燕春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青春 晚明
-
描述:曲外看昆:半场青春《牡丹亭》
-
《牡丹亭》两译本的文化分析
-
作者:熊灵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目的论 目的论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以充分为中心的评价标准 高度浓缩的语言 高度浓缩的语言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真正而全面的理解
-
描述:,看翻译目的在翻译行为中怎样影响译者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并能取得什么效果。我们发现,在不同翻译目的的指导下,《牡丹亭》两个英译本的译者在采取不同翻译策略后创造出了不同的目的文本。然而,两个目的文本都
-
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诗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
-
《牡丹亭》主题意蕴再探
-
作者:徐锦玲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政治 政治 理学 理学
-
描述:在主题意蕴上,《牡丹亭》在以言情为主的爱情故事中,高度赞扬杜柳爱情具有个性解放精神的以情抗理追求。同时,在《牡丹亭》以政治为副的抗金故事中,又深刻批判了杜宝等思想僵化、御侮无策的正统理学之士
-
牡丹亭·寻梦
-
作者:高马得 许宏泉 来源:书屋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寻梦 昆剧 昆曲 白先勇 苏州园林 媒体 艺术 世界文化遗产 审美取向
-
描述:牡丹亭·寻梦
-
王安石 功名 第1部
-
作者:万斌生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 中国 中国 当代 当代
-
描述:王安石 功名 第1部
-
王安石 苦辛 第2部
-
作者:万斌生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 中国 中国 当代 当代
-
描述:王安石 苦辛 第2部
-
王安石 乱真 第3部
-
作者:万斌生 来源: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历史小说 中国 当代
-
描述:王安石 乱真 第3部
-
论《牡丹亭》的多重意蕴
-
作者:陈刚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柳梦梅 汤显祖 宗教性 自然欲望 爱情理想 多重意蕴 青春苦闷 艺术形象
-
描述:一般认为,《牡丹亭》是一部爱情题材的戏剧杰作,但又绝非仅仅为写爱情而写爱情,其题旨意蕴丰富深刻,呈现为多重形态。张扬感性自我,肯定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是作品最基本和最朴素的意蕴。基于此而充分肯定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