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汤显祖的“
作者:钟芳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心学  心学  情感解放  情感解放 
描述:”的看法是存在矛盾的,他认为不能以“礼”害“”,又不想或者不能公开彻底地反对。公安派的“性灵”,与冯梦龙的“”从不同的角度,对“”进行了发挥,它们共同构成了晚明情感解放的大潮。
试论汤显祖的“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他的以情抗理的“”,更见深刻、独到,对当时与后世的文艺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他留给我们宝贵文化遗
·欲·爱:论《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爱情观的演变
作者:章芳  来源: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描述:从《西厢记》到《牡丹亭》再到《红楼梦》,中国古代爱情取向与婚恋观念发生了由到欲再到爱的演变 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们逐渐舍弃了两貌相取的失之肤浅和两性相悦的流于庸俗,而最终肯定了两心相知的臻于完美
李贽的“童心”与汤显祖的“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  童心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知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与李贽
李贽的童心与汤显祖的
作者:邹自振  来源: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贽  李贽  童心  童心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汤显祖与李贽身交甚少却神交甚厚.汤显祖是通过读<焚书>而成为李贽的崇拜者的.汤显祖,读李氏之书如寻其吐属,如获美剑.汤显祖之于李贽,更多的是把他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汤显祖的与李贽的童心
论汤显祖诗歌的主特色
作者:张青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生之仁  生生之仁  言志  言志  情理统一  情理统一  养亲齐家  养亲齐家  忠君忧国  忠君忧国  壮志  壮志  难酬  难酬  师友至交  师友至交  传承  传承  格调  格调  学古  学古  开启  开启  尚真 
描述:雅正、理性、冷静、深沉的 特色。虽然汤显祖在诗歌创作中力主“生诗歌”,认为是诗歌创作的原动 力,而很少关于“言志”的论述,但通过分析他的诗歌作品便可发现,其作 品中所
汤显祖“唯”的美学内涵
作者:朴钟学  来源: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美学内涵    浪漫主义文学  诗文集  文学作品  艺术形象  美学思想  杜丽娘   
描述:汤显祖系晚明之文学家,亦为文学思想家、其文艺思想之核心即“唯”.汤显祖之美学思想因“”而成立.虽然显祖之思想是在泰州学派、道教与排宗的影响下形成的,但是,他和其它思想家的最大不同在于,他的美学
评吴炳的《
作者:于成鲲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炳  临川派    戏剧理论  文学作品  艺术主张  研究分析  文学史  牡丹亭 
描述:没有他的地位。我认为对吴炳的作品要从他的创作指导思想上去研究分析,才有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遗憾的是吴炳的戏剧理论留下来的极少,除《》以外,其他材料尚未发现。《》是吴炳留给我们的唯一
试比较汤显祖的唯与王安忆的为情所困
作者:周引莉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忆  汤显祖  人性解放  晚明时期  思想解放  标新立异   
描述:试比较汤显祖的唯与王安忆的为情所困
爱恨皆为 聚散都是 ——读王英海新作《麦田》随想
作者:暂无 来源:生活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深情的诉说。默默地吟诵它,会使你心的律动,的波澜,随着一行行诗句的流淌而跌宕伏起、感慨唏嘘。 《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