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草院士”之争首先应是科学之争街谈巷议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安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烟草院士”之争首先应是科学之争街谈巷议
-
从“洛蜀之争”看文、道之争
-
作者:金诤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家 洛蜀党争 王安石 纪事本末 圣人之道 学术界 朱熹 四川 士大夫 司马光
-
描述:界对于程、苏之争甚少关注。但是,苏轼反对理学家程颐,同他作为文学家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如何看待“人情”,同样也是
-
桃花源原型之争
-
作者:丁志林 来源:档案时空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原型 武陵 《古今图书集成》 《太平寰宇记》 保护与发展 《史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描述:又到桃花艳开时,站在游人如织的武陵桃花源,不由得想起曾热闹好些时候的关于桃花源“原型”之争。1989年9月,《文萃报》载,全国有十多处桃花源,均自称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之“真迹”。
-
“白云”“黄鹤”之争
-
作者:黄恽 来源:深圳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
黄恽:《苏州杂志》编辑,藏书家。
■ 黄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作,曾为诗人李白激赏,认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
苏轼王安石税改之争
-
作者:莫名 来源:财会信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轼王安石税改之争
-
苏东坡王安石税改之争
-
作者:暂无 来源:新乡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苏东坡(公元1036年~1101年)与王安石(公元1021年~1086年)均是宋代的文坛巨匠,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各有建树,尤其是王安石变法影响很大。然而,十分敬重王安石学识的苏东坡,却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特别是在赋役制度改革方面,两人分歧较大。 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
-
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
作者:李玉昆 来源: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乡土文学作品 “乡土文学” 孙犁 鲁迅 北京文学 刘绍棠 小说 生活风貌 许钦文 小市镇
-
描述:关于“乡土文学”的有无之争
-
论苏轼与理学之争
-
作者:金诤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圣人之道 程颐 理学家 人情人欲 人性论 王安石变法 反理学 孟子 人为本
-
描述:性气
-
论北宋的体制之争
-
作者:胡安全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士大夫 宋朝 北宋中期 忧患意识 汉唐 文明体制 北方游牧民族 危机
-
描述:一、汉唐帝国的危机与宋人的忧患意识纵观宋朝历史,我们可以感觉到从君臣到一般士大夫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根源于汉唐帝国的全面危机。这些危机主要有三点:一是贵族分立势力的猖獗;二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强盛;三是汉文化的衰落。它们使宋朝君臣士大夫产生了烦燥、忧虑、恐惧甚至没落的情绪。
-
“汤沈之争”外论
-
作者:张秀莲 来源:戏曲艺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古典戏曲 南柯记 《邯郸记》 舞台 作家 游园 戏曲音乐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
描述:就最高,影响最大,但引起的争论也最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