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94)
报纸(25)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
地方文献 (23)
按年份分组
2014(11)
2013(7)
2012(10)
2009(10)
2008(5)
2006(5)
1999(1)
1998(2)
1995(4)
1994(2)
按来源分组
古典文学知识(3)
河南农业(1)
阅读与鉴赏(教研版)(1)
文史知识(1)
小学语文教师(1)
风景名胜(1)
新闻采编杂志(1)
文学港(1)
科技与出版(1)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
事件细节作案者李浩
作者:暂无 来源:泰山晚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事件细节 作案者 李浩,1977年2月出生,河南南阳新野人。中共党员,专科学历。几年前从消防部队转业分配安置在洛阳市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 家庭情况 已婚,与其妻育有一子,年仅1岁。其妻
浅谈描写中的荒寒境界
作者:张悦群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境界  中国画  绘画艺术  文学作品  王安石  钱钟书  共同性  写作教学  场景描写 
描述:欣赏中国画中峭拔的雪山、苍劲的古木、闲游的孤舟之后,总有一种幽然的荒寒之意,直沁心脾。在我国古代,这种荒寒现象为不少画家所青睐,形成了绘画艺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王安石有诗云:“欲寄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钱钟书说过,诗和画同是艺术,应该有共同性。我国诗歌及其它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
《金瓶梅词话》的“人欲”描写及其评价
作者:张兵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个人欲望  艺术描写  西门庆  潘金莲  小说艺术  作品  汤显祖  兰陵笑笑生  统治阶级 
描述: 我之所以认为《金瓶梅词话》是一部集中表现人生欲望的作品,首先来自于小说本身具体的艺术描写。在这部家喻户晓的世情杰作中,作者用他的如椽之笔从多方面展现了那个“人欲”横流的世界。读着《金瓶梅话词
王安石诗歌中的女性描写
作者:钟洋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诗歌  女性形象  女性观 
描述:王安石诗歌中刻画了西施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和月里嫦娥、巫山神女等仙女、神女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寄托了王安石变法受压抑以及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生命情怀,体现出王安石反对红颜祸水论、注重女子幸福的进步女性观。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古典戏曲爱情描写的基本模式及其突破
作者:赵博文  来源: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夫人  中国古典戏曲  杜丽娘  浪漫爱情  封建礼教  女主人公  莺莺  中国戏曲  牡丹亭  永恒主题 
描述:爱情,是从古至今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中国古典戏曲向来有很多对爱情的描写。而中国戏曲本身所特有的程式化特点,也使得这些作品在对爱情的描写中,有一个基本的模式。首先从人物的设置上来说,大多是才子佳人
绝妙的心理描写——《牡丹亭·惊梦》片断欣赏
作者:许金榜  来源:戏剧界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绝妙的心理描写——《牡丹亭·惊梦》片断欣赏
谈《红楼梦》中的音乐和声响描写
作者:马建新  来源: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音乐  艺术境界  场面描写  曹雪芹  声响  艺术特色  《牡丹亭》  黛玉  古典诗词 
描述:的画面,深化作品的诗情画意上,汲取了前代描写音乐文字的技巧和优点,而又始终和人物的感情、心理相联系,同人物的性格、命运相融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响和行动结合,增加场面描写的生动性 第九回中
《牡丹亭》中情爱女性潜意识描写探微
作者:陈阳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情欲  情欲  梦境  梦境  独白  独白 
描述:灵世界,从而使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也愈加丰满。
《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差异之我见
作者:谢倩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描写 
描述:《西厢记》和《牡丹亭》被誉为我国古典戏剧的“双璧”,它们突破了前人关于爱情婚姻的主题内涵,分别成功的塑造了崔莺莺和杜丽娘这两个艺术形象。本文分析了她们各具时代特点叛逆精神和个性特征之于爱情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