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巩与《元丰类稿》
-
作者:花兴如 来源:赣图通讯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唐宋八大家 南丰 宋理宗 王安石 宋仁宗 中进士 古籍 著作 校勘
-
描述:文,借以辩清其内容,将书大旨及著作源流,考核精详。姚鼎说:
-
曾巩及其《元丰类稿》
-
作者:贺莉 来源:图书馆建设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元丰类稿》 南丰 杂识 元刻本 文定 文钞 《宋史》 主要作品 行状
-
描述:现实,表现了作者体恤民艰、除弊救时的精神,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对曾巩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元丰类稿》做一简要介绍,并请方家指正。
-
《元丰类稿》版本考略
-
作者:吴芹芳 来源:江西图书馆学刊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曾巩 《元丰类稿》 《元丰类稿》 版本源流 版本源流
-
描述: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元丰类稿》结集于北宋末年。自宋至今,刊本如麻,形成不同的版本系统。主要以时代为序,对《元丰类稿》的版本源流进行全面考证,并条析其源流关系。
-
古代文人文集命名类举
-
作者:有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者 命名 樊川文集 王安石 古代文人 诗文集 书室 袁枚 诚意伯 柳河
-
描述:古代文人文集命名类举
-
从对《牡丹亭》中“初出自语”的语类结构潜势分析看语类中的必
-
作者:康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初出自语 语类结构潜势
-
描述:主要途径时,在语类结构潜势中的必要成分标志了此类语篇必须包含的意义成分。换句话说,一定语类结构潜势中的必要成分表达了由其描述语类所处的语境配置决定的必要意义。 本文作者对修改的哈桑理论中
-
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
-
作者:许祥麟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典戏曲 鬼魂形象 艺术形态 戏曲家 《钵中莲》 志怪小说 搬上舞台 “隐” 审美 《牡丹亭》
-
描述:鬼魂艺术形态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构思许祥麟鬼魂是人类所创造的超自然的幻体。它本不存在,是人们的精神活动使之获得了“生命”,由古至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影响。与现实生活中鬼魂观念的影响相伴随
-
相山盆地基底形态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探讨
-
作者:龙期华 刘庆成 来源: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山盆地 相山盆地 重力 重力 正反演计算 正反演计算 基底 基底 铀矿化 铀矿化
-
描述:通过对相山盆地大比例尺重力资料的正反演计算,对相山盆地基底埋深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相山盆地基底的起伏形态与铀矿化关系,认为相山盆地基底形态间的差异,是造成区内铀矿化分布不均匀的主要原因,基底隆起区
-
张性环境中与断层相关的褶皱的几何形态及成因
-
作者:Roy W.Schlische 贺纪新 来源:国外油气勘探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拉张运动 正断层 褶皱断层 褶皱 形状 成因
-
描述:拖曳和差异压实作用所致。逆牵引褶皱的形成原因是由于位移随离开断层面的距离而减小。厚层沉积序列中沿重力驱动的铲状断层的运动形成滚动褶皱。牵引褶皱相对于逆牵引褶皱和滚动褶皱,幅度较小,可能叠置于这些较大的构造上。盆地规模的向斜是最大型的横向褶皱,平面上表现为朝向边缘断层凸出的盆地轮廓。这些褶皱的形成是由于位移靠近边界断层平面迹线中部最大,朝向走向末端减小。这是一个大多数正断层具有的与其规模无关的性质。横向褶皱还与分段的断块体系有关:上盘向斜接近断层体系的中心,而上盘背斜存在于断层体系边缘。在断层体系边缘常见断层段相互叠覆。一些横向褶皱亦可由沿波状断层面的运动引起。张性构造环境中许多褶皱是同沉积褶皱,它们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关系。
-
张性环境中与断层有关的褶皱几何形态和成因
-
作者:Shli. RW 陈武 来源:油气工业技术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环境 断层 褶皱几何形 沉积 成因
-
描述:张性环境中与断层有关的褶皱几何形态和成因
-
张性环境中与断层有关的褶皱的几何形态及成因
-
作者:Schl. RW 黄子齐 来源:海上油气译丛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性构造 褶皱运动 断层 几何形态
-
描述:是摩擦拖曳和差异压实作用的结果。逆牵引褶皱的发育特征是随位移离开断层面的距离而减小。滚动褶皱是巨厚的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