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794)
期刊文章(1336)
图书(75)
会议论文(39)
学位论文(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058)
地方文献 (109)
非遗保护 (56)
宗教集要 (20)
地方风物 (16)
才乡教育 (12)
红色文化 (10)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1211)
2012(553)
2011(606)
2010(232)
2008(167)
2002(79)
1992(16)
1984(20)
1948(4)
194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90)
书法赏评(3)
南方文物(3)
永安月刊(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青春(1)
国史馆馆刊(1)
钟山(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衡阳日报(1)
大余:梅花古道文华灿 牡丹亭声名扬
作者:暂无 来源:江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大余:梅花古道文华灿 牡丹亭声名扬
传销人员绑架杀害“同行” 河南男子刘绍昨被执行死刑
作者:马琳  来源:法治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11月25日,固原首例传销绑架杀人罪犯刘绍,被固原市中级法院采用注射方法依法执行死刑。 2008年10月,刘绍经同学介绍,从河南省清丰县来到固原市搞传销。2009年9月份,刘绍从事传销
17名副部级以上高官落马王益、米凤君、朱志、皮黔生等移送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走上贪腐之路,最终只能品尝败局。 制图/大鹏 2009年,高官密集落马,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记者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统计,今年落马的省部级(含副部级)高官有17人。 在这些落马和判刑的高官中,既有国务院部委官员、地方行政首长,也有人大、政协、公安、法院系统高官,有金融、
白先勇昆曲传承再出手-“校园版”《牡丹亭》高校选
作者:暂无 来源:河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白瀛) 继“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后,知名旅美作家白先勇联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将于今年打造一部“校园版”《牡丹亭》。 18日,白先勇和昆剧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姚继焜以及青春版《牡丹亭》两位主演沈丰英、俞玖林来到北京大学,为“校园版《牡丹亭》昆曲工作坊”选拔学员。 来自北京大学
迷你“牡丹亭” 昆曲神韵 昆山世博主题周开幕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新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新报讯 原汁原味的婚礼鼓乐,迷你版《牡丹亭》场景…… 从10日到18日,在为期9天的上海世博会苏州馆昆山主题周上,昆山将以声韵、古韵、水韵、绿韵为内容的“四韵昆山”为主题,利用高清视频、文艺表演、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展示昆山风貌。 从距今约5250-4150年的良渚文化,到传统而独特的水乡风情,再到
国家戏剧院兰花墙揭幕 「兰花圆舞曲」相伴 陈郁获颁法国文
作者:暂无 来源:PAR表演艺术杂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国家戏剧院兰花墙揭幕 「兰花圆舞曲」相伴 陈郁获颁法国文
岁朝
作者:聂鑫森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三)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日》  王安石  描写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代王安石的《元日》诗,它描写了古代迎新送旧的欢乐景象。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贴春联,把春节的氛围酿造得浓浓的。
盛会期间,“小梅花”将连演三场,黄晓佳与著名昆曲小生张军
作者:暂无 来源:揭阳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郑培亮)在省第三届粤东侨博会暨市第二届特色文化节以及第九届中国(国际)揭阳玉器节期间,我市揭东县小梅花艺术团将连续献演三场,其中11日晚在揭阳楼广场,黄晓佳将与上海昆曲著名小生张军联袂出演昆曲《牡丹亭。惊梦》,届时,家乡人民将可领略到戏曲之父昆曲的神韵。 自接到邀请演出之后,小梅花艺术
试论汉儒经注文献之价值:以《周礼·春官·典》郑注一则为例
作者:郑子良  来源:文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周礼》  汉儒  先秦史研究  郑注  价值  经注  儒家经典 
描述:先秦时期史料匮乏是束缚先秦史研究开展的重要因素。新出土文献资料增进并刷新了我们对古书的认识,同时也揭开了对《周礼》等儒家经籍重新认识的篇章。儒家经籍作为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但是,在先秦史研究中,应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即是古代学者尤其是汉代学
伴着书香去“看云”:读薛萍《五(2)班的语文故事》
作者:王婷  来源:教育文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师  语文课堂  学生  故事  刘绍棠  老师  网络阅读  真实美  王小波  泰戈尔 
描述:第一次听到"看云"的名字离今天有五六个年头了,其间偶尔通过网络阅读过她或关于她的一些文字,很是敬佩她的才华和底蕴。要说真正了解她,还是在去年寒假,读了她所著的《五(2)班的语文故事》之后。真的一言难尽自己读完这本书的心境——高山仰止的敬慕,拨云见日的欣喜,邻家姐妹般的亲切,异己观点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