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723)
报纸(355)
图书(75)
学位论文(43)
会议论文(2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42)
地方文献 (369)
地方风物 (36)
宗教集要 (32)
才乡教育 (17)
红色文化 (17)
非遗保护 (11)
按年份分组
2014(219)
2012(132)
2010(153)
2008(119)
2007(110)
2006(67)
2003(61)
1999(48)
1990(30)
1959(3)
按来源分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5)
戏曲研究(11)
艺术百家(10)
文史杂志(6)
史学史研究(3)
装饰(2)
物理(1)
东华汉学(1)
北方文学(中)(1)
大众日报(1)
《悦容编》著者
作者:张一民  来源:图书馆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亮工  晚明时期  原作者  丛书  文通  烟花  订正  鸳鸯  张潮  著者 
描述:面对美的追求,反映了晚明时期上层社会的文化生活。《悦容编》篇幅短小,现存世的刊本均收在丛书里。如明代有闵于忱辑的《枕函小史》本、卫泳辑的《枕中秘》本、闵景贤纂的《快书》本、秦淮寓客编的《绿窗女史》本;清代有张潮《昭代丛书》本、顾沅编的《一瓻笔存》本、管庭芬编的《生花管》本以及知虫天子(张延华)的《香艳丛书》本。《悦容编》的原作者是谁?前人有不同的说法。清代以后的刊本均著录为“卫泳撰”,卫泳字永叔,号懒仙,江苏吴县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家“有遗书不下于数万卷”,并“时时出付剞劂”,公诸于世。天启六年辑刻《枕中秘》丛书,收有《悦容编》,署“明永叔卫泳订正”。《枕中秘目录》下有卫泳题记:“丁卯夏,避暑竹窝,检阅群书,随手抄录,即便成帙。目力未广,间遗名种,容俟搜入”,可见《悦容编》是卫泳从它书中辑入到《枕中秘》。《枕中秘目录...
短篇·紫钗
作者:沈璎璎 哈里路雅  来源:飞·奇幻世界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短篇·紫钗
惊梦——牡丹亭新
作者:暂无 来源:舞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惊梦——牡丹亭新
《墨池》设问质疑
作者:周京存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墨池  《教师教学用书》  河北大学出版社  设问  语文课本  语言特点  短文  曾巩 
描述: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曾巩的一篇短文《墨池》,河北大学出版社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说明”与“有关资料”对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认识有不同之处,具体如下:
平山堂上
作者:李元洛  来源:上海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平山  苏轼  王安石  扬州  宋代  东坡词  醉翁亭记  曾巩  叶梦得 
描述:抖落深冬的一肩楚云,初春的半身湘雨,正是好风好日的阳春三月,我和居住在南京的友人黄世玮君一道下扬州。车到天下三分明月夜的扬州,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我就恍兮惚兮一脚跨进了唐朝,而人到扬州城外的平山堂呢?那就确确实实呼吸在宋代欧阳修词的遣韵和苏东坡词
《邯郸》评议
作者:张燕瑾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全集  邯郸  牡丹亭  作家  评议  否定  创作意图  戏曲研究  文艺创作  创作状态 
描述:有过交往,且关系密切,对汤翁了解深切。然而又不尽然。文艺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作家投入的是感情,用感情写作,有时甚至是作家本人的理智所左右不了的。形象的文艺作
《隆平集》版本
作者:熊伟华 张其凡  来源:图书馆论坛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隆平集》  《隆平集》  版本  版本  流传  流传 
描述:《隆平集》是记载北宋太祖至英宗史事的重要文献,文章以时代为序,对《隆平集》各版本进行考证,并梳理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关系。
陈自明《外科精要》版本
作者:顾漫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明  《外科精要》  版本学  南宋  中医外科学 
描述:学术思想之善本。
明代洞宗法脉传承
作者:任宜敏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代曹洞宗  法脉传承  少林系  寿昌系  云门系 
描述:比,曹洞宗遭斧钺斫伐相对较轻,中叶以降,更呈中兴态势。本文旨在对少林、寿昌、云门三系师徒相继、后前错出之法脉传承情况,作一番梳理与甄别。
妙玉悲剧情节略
作者:国光红  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金山寺  替生儿  惜花人  妙玉  秦可卿 
描述:针对妙玉的《世难容》隐藏着"爱新觉罗",一首回前诗隐藏着"妙玉"法名,还隐藏着"完颜"、"爱新"、"金","观音遗迹、贝叶遗文"隐藏着"世宗辞世","金山寺"隐藏着"雍正去矣"的"黑话",证明妙玉是为世宗所不容的爱新觉罗氏的金枝玉叶。秦可卿作为"引子",是为掩护妙玉而替死送生的"替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