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64)
报纸(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5)
地方文献 (8)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红色文化 (1)
按年份分组
2014(1)
2012(6)
2010(3)
2006(5)
2002(2)
1997(7)
1995(6)
1984(2)
1983(2)
1944(1)
按来源分组
传记文学(1)
读书杂志(1)
政治生活(1)
龙岩师专学报(1)
语文知识(1)
北京青年报(1)
考试(高考文科版)(1)
语文天地(1)
语文世界(初中版)(1)
科学养生(1)
徽州文化与徽学漫谈
作者:卞利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人  汤显祖  明代  戏剧家  徽州文化  含义  徽学 
描述:景观,倾倒了无数游客,使其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似乎在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
漫谈中国古代的怪体诗
作者:霍前锋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体”  语言形式  形式美  修辞手法  王安石  乾隆皇帝  九言诗  声诗  梅尧臣 
描述:期张南史,“元、白”,“皮、陆”等诗人;北宋时期王安石,苏轼等诗人。怪体诗的审美价位表现在:排列美,秩序美,创新美,幽默风趣美。
漫谈婉约派宋词与"花儿"之浅吟低唱
作者:赵新年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婉约派  宋词  花儿  优良传统  婉约词  唐五代  声声慢  李清照  浣溪沙  姿态  晏殊  新词  女孩  民歌  继承  歌伎  弹唱 
描述: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便只合十七八女郎,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顿生爱怜之情.
漫谈古代秘书工作的保密与泄密
作者:夏炎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秘书工作者  中书舍人  泄密  保密意识  秘书人员  中书省  晏殊  古代秘书  国家机密  宋真宗 
描述:历朝历代,围绕秘书工作的保密与泄密发生了许多令人深省的故事:秘书们或谨慎行事,防患未然;或身居高位,自觉自省;或里应外合,朋比为奸;或有名无实,请人代劳。时至今日,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折射出来的道理仍值得广大秘书工作者认真思考。
面向新世纪,漫谈历史规律问题
作者:刘大年 刘潞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科学  刘大年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规律 
描述:,我们感到十分高兴。大年先生说,白寿彝同志同我谈过几次,你们的刊物《史学史研究》我能收到,刊物上的访问记,我也读了一些。有的访问记讲得很好。你们要我谈的问题,我可能要交白卷。说到这里,大年先生笑起来。他说,我对史学界的情况不了解。不了解也就不好说什么,不了解也就没有发言权。说到你们的刊物。我以为,史学史的研究,实际是史学理论的研究。史学是史学家对历史的看法,史学史是对史学家的看法的认识,是对史学家的思想的认识。用我们的观点去分析他们的认识,来提高我们的认识。历史研究不仅是“还原”,但第一步是要“还原”的。我们从“还原”中间抽出一些东西来,讲出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道理来。现在说说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也可以反驳,反驳才有意思。现在是二十世纪快要结束了,是世纪末,二十世纪是人类特别重要的世纪,回顾二十世纪,倒过去看历史,可以看出一些历史规律的问题。马克思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反而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政治经验学批判>导言》)到了这个世纪末,再去看看二十世纪的问题,会看得更清楚。面向新的世纪,谈谈历史规律的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大年先生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古今七律之冠”《登高》漫谈
作者:何伟  来源: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应麟  杜甫  长江  视觉转换  中学语文教材  七律  视角转换  经典  诗薮  登台 
描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登高》是杜甫"拔山扛鼎"式的悲歌,一直为后人所推崇,甚至被称为"古今七律之冠"(胡应麟《诗薮》),它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经典诗歌。
漫谈宋词中的高楼意象
作者:刘艳平  来源:成才之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宋词  意象  唐诗  宋代  危楼  可摘  景致  晏殊  楼上  读到 
描述:不知从何时起,高楼这一景致开始被文人们喜欢,儿时学唐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句,让我们记住了高楼那高耸陡峭的严肃。而当读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则知道了登高楼可以望远的道理。直到看到"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时,才发觉那看似威严耸立的高楼能令人如此伤心暗淡。
“海棠无香”说漫谈
作者:刘玉凯  来源: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棠花  鲁迅研究  小说家  中篇小说  不同意  天然  正视人生  王安石  历史家  杜甫 
描述:话的才是小说家。历史家用的是记忆力,小说家用的是想像力。历史家取的是科学态度,要忠实于客观;小说家取的是艺术态度,要忠实于主观。一言以蔽之,小说家也如艺术家,想把天然艺术化,就是要以他的理想与意志去补天然之缺陷。"这里引用的是杨振声的话。接下来是:"他要使海棠有香,鲫鱼少刺。
鸽与禅林:漫谈禅鸽文化
作者:钱邦伦  来源:中华信鸽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佛教禅宗  文化  佛教寺院  金山寺  宝光寺  工程 
描述:为僧院,精舍招提
·文化漫谈·-青春版《牡丹亭》火爆的启示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杨扬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台上,杜丽娘眼波流转,柳梦梅情深如注。白先勇打造的昆曲大戏“青春版《牡丹亭》”刚刚走过合肥。一千多人的剧场挤了两千号人,“80后”乃至“90后”的年轻人在9个小时的演出过程中,除了鸦雀无声,就是掌声雷动。昆曲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对于一些传统戏曲品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