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的儒学思想与生命精神
作者:徐春林 方桃华  来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学思想  生命精神 
描述:文章以儒学是生命的学问为致思路径,概括出一代大儒罗的儒学思想与生命精神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对儒家生存根据论的阐发、身心一体的身心观、生生思想与解缆放船、顺风张棹的修养观、求孔颜之乐的快乐观
“安常”之论探析
作者:鹿博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安常”  “无隔”  《周易》  庄学  禅宗 
描述:持有“安常”之心乃是悦处“无隔”之境的必要条件。
论罗的简易直截修养工夫
作者:吴秀玉  来源:人文及管理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艮三传弟子  简易直截工夫  透悟良知本体  泰州派中唯一特出者 
描述:论罗的简易直截修养工夫
的“赤子之心”哲学思想简析
作者:杨斌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思想  赤子之心 
描述:在罗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心”学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以“赤子之心”学说为宗旨,来论述人的本性,并以此使人明白人人皆是赤子之心长成,只要保持原有的赤子之心,那么人人皆可以为圣人。
的社会思想与实践:以《罗集》为中心
作者:晏春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思想  社会思想  孩提之心  孩提之心  同天  同天  乡约  乡约  族会  族会 
描述:、正文。(一)罗的社会思想理念。提出罗理想社会的道德源泉是孩提之心这一道德自我;社会关系的规范是孝弟慈;理想社会的模式是仁而万物一体,在该模式中对人的要求是“行仁义”和“同天”,以实现人与物
师道的终结:论罗对明太祖《六谕》的推崇
作者:陈时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铎循行本里。如本里内无此等之人,于别里内选取
见心与践心—罗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王振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赤子之心  孝悌慈  打破光景  修正 
描述:的内在要求;本心的呈现既落实在“孝悌慈”等道德实践之中,又逻辑地包含体用贯通、身心合一、复以自知等理论内容;在此理论基础上,罗展开了对“现成良知”的修正和对效验光景的破除。阳明身后,学者对“良知
天一阁藏《明史稿》之《罗传》初探
作者:陈时龙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史稿》  《明史稿》      万斯同  万斯同  天一阁  天一阁 
描述:当出万斯同之手.然而,从同卷传主姓氏看,该传却还保留着明史编纂初期拈题分纂的特点.由这种内容上的成熟与体例上的幼稚,笔者推测天一阁藏<明史稿·罗传>当是万斯同在审核分纂官所纂初稿时因不满意
四书五经融通视域下的罗心学易学
作者:张沛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易学  融通  生生  乾坤   
描述:打通、彼此开放的四书五经基础上的一体圆融之学。由是,近溪之论《易》多与其它经典相联,其易学亦呈现出不拘一格的浑融气象。
论罗书院教师角色演变及其现代启示
作者:黄漫远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师  角色 
描述:明中后期是我国思想史上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一个时期,而书院教师无疑是这一时期弘扬思想和传播学术的主力军。文章以独特视角探讨了以明儒罗为代表的书院教师角色演变的过程,并提出了对当今教师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