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553)
报纸(1047)
会议论文(84)
学位论文(43)
图书(2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06)
地方风物 (1084)
宗教集要 (494)
地方文献 (51)
非遗保护 (7)
红色文化 (6)
才乡教育 (2)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610)
2013(220)
2012(262)
2011(241)
2010(190)
2009(112)
2007(91)
1990(18)
1986(22)
1884(1)
按来源分组
临川晚报(25)
青年报(4)
江苏政协(3)
读读写写(2)
益闻录(2)
经典阅读·中学版(1)
作文世界(小学版)(1)
江苏商论(1)
前线(1)
中国校园文学(小学读本)(1)
贺兰山上鲟鱼本报记者吴宏林文/图
作者:暂无 来源:宁夏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条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鲟鱼在贺兰山上的一个水池中悠闲地着。 4月2日,记者在位于贺兰山插旗口半山腰的鹿盘寺附近一个两米见方的水池中,看到两条50厘米长的鲟鱼悠然地生活着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奇绝冠平生:也谈苏轼的“旷达苦乐观”
作者:陈金琳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人生  欧阳修  苦乐观  乌台诗案  文艺生态  王安石  黄庭坚  司马光  玫瑰花  马克思 
描述:随父出川,去京城赴进士试,以其卓越文采征服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云"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此后他深受欧阳修的器重,待以殊礼,甚至以斯文相托。可以说,苏轼42岁以前,比较活跃,风光无限。1079年,他42岁时,发生了著名的"乌台诗案",使他九死一生。
杨洋再添一金王益楠斩获一铜再度被外媒问及为何得那么快杨洋
作者:暂无 来源:现代金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天,伦敦残奥会赛场上再度传来喜讯:来自宁波的运动员杨洋在男子S2级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再夺一枚金牌!随后,来自余姚的王益楠,在男子50米自由泳S8级决赛中获得一枚铜牌,并超过了亚洲纪录!至此,中国残奥代表团游泳项目金牌已达13枚,平了北京残奥会的成绩。然而,本届残奥会游泳项目的赛程才刚刚过半,这让
假如我们都能穿越时空
作者:笑笑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时空  金山寺  白娘子  主人公 
描述:?你穿越过去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炼字用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高二高三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昌龄  用词  王安石  字词  表达效果  湖南黔阳  江宁  作者  辽宁  作用 
描述:评出优劣。
从丁“润格”看清代篆刻市场
作者:陈岩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周亮工  清代  艺术市场  印章  刻印  职业阶层  书画家  郑板桥  扬州 
描述:高度的代表,其印润格为"白镪十金,为镌一字"(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四),高于当时的书画家,其收入甚至超过当时的朝廷官员。丁篆刻作品润格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当时篆刻市场发展繁盛的真实反映和有力见证。
王安石宴请苏东坡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上/期/回/顾 吕惠卿、谢景温、王珪、章惇、曾布等一干人见状,也脱帽而跪,同声道:“臣请辞官还乡。” 朝堂上剩下了不多几个官员,皆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第十九章相府酒宴 王安石招待苏轼,可谓煞费苦心,不但为他准备了盛宴,还为他准备了文娱节目,并指定歌舞者要用苏轼的诗词。
王安石为什么输给苏东坡
作者:汗青  来源:作家文摘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一场难言功过的改革 通常说起苏东坡,人们第一印象是他的文名,重其文学家、诗人、北宋四大家等文学艺术史地位,而对他的政治身份,如在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中“旧党”领袖身份,却较少为人注意。实际上
元旦晨(散文)
作者:张辉祥  来源:广西电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与现实  元旦  王安石  北宋  新年  绝句  时空  余音  风送  爆竹 
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当北宋的改革家王安石在《元日》中咏诵出这样的千古绝句时,他那激奋的余音早已穿越厚重的时空,回荡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社会就在一个个元旦中进步,生命就在一个个元旦中成长。
浅谈《牡丹亭·劝农》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徐正芳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劝农  牡丹亭·劝农  理想与现实  理想与现实 
描述:历代评论家对《牡丹亭·劝农》的见解不尽相同.但其经久不衰的传承促使读者去认识其作用与价值.结合劝农仪式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和具体文本分析,可看出这是理想的至情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连接处,不仅点明“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