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小说《汪精卫》在海外
-
作者:胡汉勋 来源:科技文萃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小说 汪精卫 南京大屠杀 黄鹤 工作关系 台湾省 提前退休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叛国投敌
-
描述:张扬,他的作品却不胫而走,不仅走到了台湾省,还走出了国门,到了东邻日本,引起强烈反响。
-
海外移民最大的负效应是人才流失
-
作者:暂无 来源:党建文汇(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才流失 海外移民 负效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球政治 专业人才 中国大陆 教育成本
-
描述:养出的人才,在科、教、研领域,特别是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移居国工作,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一种损失。[第一段]
-
文化复兴的“青春”方式:青春版《牡丹亭》访谈录
-
作者:陶子 来源:文化纵横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青春版《牡丹亭》 文化复兴 文化复兴 访谈录 访谈录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主流社会 主流社会 文化圈 文化圈 海外 海外 同一 同一
-
描述:青春版《牡丹亭》如同一个传奇。从2004年在台北首演到2011年底在国家大剧院完成200场演出,七年间青春版《牡丹亭》走过中国许多地方,也走入海外主流社会与文化圈。其所到之处,既有国家的剧院、海外
-
从《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看明清《牡丹亭》女性读者群
-
作者:金霞 姚珺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读者 传播
-
描述:特点。
-
试论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
-
作者:胡颖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冯本 汤本
-
描述:明清之际,众多文人、艺人根据各自的审美需要和艺术趣味,根据观众对戏剧的接受程度,先后对《牡丹亭》进行了改编,从而加速了《牡丹亭》这一剧作的传播。其中,冯梦龙的改编本影响较大。文章从剧情、人物、舞台
-
试论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
-
作者:暂无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专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传播 冯本 汤本
-
描述:、冯梦龙等,根据各自对《牡丹亭》的理解和观众对戏剧的接受程度,先后对它进行了改编。这些改编扩大了《牡丹亭》的影响,加速了它的传播。其中,冯梦龙改编的《牡丹亭》(即《风流梦》)对后世影响较大。那么,冯梦龙
-
报纸应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
-
作者:余忠华 张玺乾 来源: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报纸 先进文化 传播
-
描述:生活、科研等活动。对于社会前进中出现的阴暗面和弊端 ,对人民群众的缺点错误也是要揭露和批判的 ,但这种揭露和批判必须有利于社会进步。那种为了迎合少数读者去刊登低级趣味、消极颓废 ,封建迷信或伪科学等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
近看白先勇
-
作者:景秀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白先勇 牡丹亭 中国艺术 小说 演出 总策划 杭州 海外 华语 作家
-
描述:读过白先勇的小说,他精湛的
-
度与宁、原、烈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阅读与鉴赏(高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烈 公孙 饮酒 中原地区 点拔 格物 不正确 商贾 海外 山谷
-
描述:酒,终日不醉。宁、原俱以操尚称,度虚(空着,引申为准备)馆以候之。宁既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独居北,示无还志,后渐来从之,旬月而成邑。宁每见度,语唯经典,不及世事;还山,专讲《诗》、《书》,非学者无见也。由是度安其贤,民化其德。邴原性刚直,清议①以格物②,度以下心不安之。宁谓原曰:“潜龙以不见成德,言非其时,皆招祸之道也。”密遣原逃归,度闻之,亦不复追也。王烈器业(才能学识)过人,少时名闻在原、宁之右。善于教诱,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田知也广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以……为耻)恶之心,既知耻恶,则善心将生,故与布以劝为善也。”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之,以事告烈,烈使推求(查究),乃先盗牛者也。
-
传播学视角下的“青春版《牡丹亭》现象”解读
-
作者:胡友笋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传播 传播 戏曲 戏曲
-
描述:对这一文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对媒介时代的中国戏曲艺术走出当下传承困境的探索当有启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