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社会与文人传奇
作者:刘彦君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剧作家  社会  明代文人  才子佳人模式  汤显祖  《焚书》  墓志铭  司马相如  人格模式  “才” 
描述:社会与文人传奇刘彦君当我注目于明代剧作家这一创作群体,准备全面探察他们心灵轨迹的时候,当我重新仔细阅读这些有着鲜明共同特色的剧作,认真思考它们与它们的创作者之间血肉联系的时候,剪烛西窗,批卷凝思
从《桃花人面》看的才子佳人戏曲
作者:刘勇刚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  本色派  汤显祖  孟称舜  八股文  牡丹亭  恋爱心理  《西厢记》  浪漫主义色彩  崔护 
描述:从《桃花人面》看的才子佳人戏曲刘勇刚一明代杂剧(又称南杂剧)从整体上看呈衰颓趋势,不复有北曲的刚健之风。明代传奇戏则处于鼎盛,主要以南曲歌唱,颇多柔靡之音。元代杂剧发展初期即有本色派与文采派之分
试论戏剧的审美超越
作者:刘宗保  来源: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审美精神  审美超越  戏剧艺术  主体意识  市民阶级  社会困境  市民阶层  审美观念 
描述:就是现代型社会困境的产物;是现代型社会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对审美精神的发掘和整理。由此推导出去,审美精神无疑是人类一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它以其对人的生存
文论话语下的《牡丹亭》批评
作者:孙书磊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文学批评  文论话语  时期  公安派  批评态度  唐宋派  戏曲批评  王骥德 
描述:》传播也产生一定影响。主要的文论
歌妓景翩翩及其抒情诗初探
作者:颜莉莉  来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景翩翩  景翩翩  抒情诗  抒情诗  南朝乐府  南朝乐府  吴声歌  吴声歌  西曲歌  西曲歌 
描述:歌妓景翩翩著有诗集《散花吟》,内容多为其生命情景的真实反映与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渗透着守望爱情、挣脱命运与无力摆脱等复杂情绪,带着女萝般的女性符码和走出风尘的命运诉求。而在艺术上直承南朝"吴声
陈洪绶与曲家
作者:孙丹妍  来源:上海文博论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孟称舜  曲家    张岱  戏曲活动  祁彪佳  上海博物馆  汤显祖  杂剧 
描述:陈洪绶以画知名,论者以为三百年无此笔墨,书法也别具一格,自成面目。鲜为人知的是,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除了书画,另一种艺术形式也占了很大的比重,那就是戏曲。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成就堪与元代媲美,宋元
关于戏曲发展雅俗之争的论述
作者:程娟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俗之争  汤显祖  沈璟  临川四梦  士大夫阶层  市民阶层 
描述:社会经历了激烈的变化,专制主义集权的残忍性在内忧外患中渐趋消解,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思潮传入,市民阶层参政意识强烈,士大夫阶层审美趋向通俗化,这些深深影响了戏曲创作的风格,引起了关于雅俗音乐
文学革新中的“童心”说
作者:李婕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革新  童心说  王阳明  罗汝芳  本体  汤显祖  袁宏道  文学家  孟子  思想家 
描述:新思想所包含的学术底蕴。一、王阳明的"心性"说"童心"这一概念就词源学上看,虽也可溯于老子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更与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
皖南戏曲家群体综论
作者:朱万曙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家  皖南地区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汪道昆  “情”  玉合记  潘之恒  《西厢记》  时期 
描述:一区域的群体现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戏曲创作或评论的区域文化特色也没有得到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戏曲文化现象试加讨论。一、皖南戏曲家群体的生成条件晚期时期是戏曲创作继无
理解历史的钥匙:《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前言
作者:马立诚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方社会思潮  当代中国  社会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  历史事件  历史思想  王安石变法  钥匙  理解 
描述: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