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国楹联概论(连载九)
作者:谷向阳  来源: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楹联  王安石  七言律诗  宋词元曲  朱熹  新变革  书院  桃符  宋代文人  春联 
描述:楹联伴随着宋词元曲的兴盛而发展。由于受五七言律诗的影响,在此之前的楹联绝大多数为五言联、七言联。楹联吸收了词曲的营养,在语言上不断进行着新变革,第四节楹联的发展楹联伴随着宋词元曲的兴盛而发展。由于受五七言律诗的影响,在此之前的楹联绝大多
案头与场上:以汤显祖传奇落场集唐诗见明清家戏剧观
作者:刘叙武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落场诗  集唐  案头  场上  汤显祖  王骥德  臧懋循  冯梦龙 
描述:集唐诗.从明清初传奇创作实践来看,剧作家已经找到“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办法.
明清之际宜兴家群体及其家族传承:以吴炳、万树为中心
作者:殷亚林 常雯婕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宜兴  家群体  家族传承 
描述:江南名邑宜兴在到清初涌现了很多词曲名家,曾形成著名的阳羡词派,而其家群体虽未成派,亦颇具规模和影响.该家群体不乏吴炳、万树等优秀代表,且具有鲜明而稳固的地域性和家族性特征.
许渊冲、许英译《牡丹亭》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
作者:李怡凡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英译  翻译美学  审美价值 
描述:文学作品中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翻译美学是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美及其译文中美的再现极其重要的领域。在戏曲美学上,戏曲之美主要体现在其外在的舞化,音化,化,以及内在的情化。笔者认为,翻译美学为戏曲翻译研究
陈自治疗月水不通的用药特点探析
作者:相宏杰 闫石 刘艳辉 刘桂荣  来源: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自  妇科  月水不通  用药特点 
描述:剂,发现其用药方面具有重视养血活血,药性偏温平,药味多苦辛甘,善用虫类药攻坚通络,服药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均体现了"补通"以调经的治疗原则.
海南新闻时事评论员、记者柳:转变态度应是第一步
作者:暂无 来源:今日海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负面新闻  态度问题  时事评论员  海南  记者  信任危机  制度改革  公开透明 
描述:笔者认为要先解决导致危机出现的自身态度问题。
王应麟《困纪闻》研究
作者:刘方玉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困纪闻》  考据  影响 
描述:聚,词约而,理融而达,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卷首自序中说到“困而学之”、“述为纪闻”,因而得名。《困纪闻》一书涉及经史子集,展示了其精湛的考据学功力,确立了该书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的卓越地位
与为道之间:王安石《老子注》的价值转向
作者:蒋丽梅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郡斋读书志》  《老子》  为道  晁公武 
描述: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与老子之言"①,其所注《老子》,对王雱、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一代宗匠也"②。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
“尊德性”与“道问”:朱熹和陆九渊教育观的碰撞
作者:杨丽娟  来源:克拉玛依学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尊德性”  “道问  理学  教育观 
描述:共通之处.
朱陆关于“尊德性与道问”关系之争
作者:吴凯雷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陆九渊  尊德性  道问  争辨 
描述:“尊德性与道问”的关系是朱熹与陆九渊在教育思想方面的主要争辩之一。此争辨主要集中在道德知识怎样转变为道德品质,这本身即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对今天怎样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很好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