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关于明戏曲发展雅俗之争的论述
作者:程娟娟  来源:音乐时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雅俗之争  汤显祖  沈璟  临川四梦  士大夫阶层  市民阶层 
描述:明社会经历了激烈的变化,专制主义集权的残忍性在内忧外患中渐趋消解,资本主义萌芽西方思潮传入,市民阶层参政意识强烈,士大夫阶层审美趋向通俗化,这些深深影响了明戏曲创作的风格,引起了关于雅俗音乐
陈艾之争与明文统归宗
作者:丁国祥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艾南英  论争  文统 
描述:陈子龙与艾南英的争论,从豫章与金沙的房选开始,陈艾之争为高潮,以组织行为结束,在明文坛上有着重要影响,表现出明人文精神的追求。而争论的过程及激烈程度,由于事后的他人补叙,难免成为故事型记录
明文学革新中的“童心”说
作者:李婕  来源:长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革新  童心说  王阳明  罗汝芳  本体  汤显祖  袁宏道  文学家  孟子  思想家 
描述:新思想所包含的学术底蕴。一、王阳明的"心性"说"童心"这一概念就词源学上看,虽也可溯于老子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更与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
王铎的理论与明的文艺思潮
作者:张以国  来源:东方艺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铎  复古主义  书法发展  董其昌  复古派  袁宏道  反复古  运动  汤显祖  理性主义 
描述:化。因此,进一步探讨王铎的理论与明文化复古运动的关系,不仅可以揭示王铎书法的渊源,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明别具一格的时代文化。
明皖南戏曲家群体综论
作者:朱万曙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家  皖南地区  戏曲创作  汤显祖  汪道昆  “情”  玉合记  潘之恒  《西厢记》  明时期 
描述:一区域的群体现象,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戏曲创作或评论的区域文化特色也没有得到揭示。有鉴于此,本文将他们作为一个整体戏曲文化现象试加讨论。一、明皖南戏曲家群体的生成条件晚期时期是戏曲创作继无
祈福迎新 强市富民 金山寺撞钟活动31日举行
作者:暂无 来源:京江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祈福迎新 强市富民 金山寺撞钟活动31日举行
《牡丹亭》《西厢记》28日在圣盖博剧场演出
作者:高睿  来源:侨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北方昆曲剧院的演员剧照。 (资料图片) 【侨报记者高睿11月27日洛杉矶报道】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来自北京的“北方昆曲剧院”将于28至29日在圣盖博剧院上演两场精彩的昆曲《牡丹亭》和《西厢记》,为洛杉矶华人观众献上圣诞厚礼。 本次《牡丹亭》杜丽娘的表演者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
从《牡丹亭》看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牡丹亭》赏析
作者:晏斌  来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女性  明女性  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  觉醒  觉醒 
描述:由于互动教学重在双向交流,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了以往教师在理论教学上全篇讲解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吸取,这无形中增大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高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明吴江叶氏三女之戏曲因缘
作者:孟羽中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叶纨纨  叶小纨  叶小鸾  《牡丹亭》  《鸳鸯梦》  《钧天乐》 
描述:小鸾的追慕和错描。
明狂禅思潮的治世思想和文学
作者:赵伟 刘黎红  来源: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狂禅思潮  治世  仁义的心体  《牡丹亭》 
描述:历来被认为是败坏人心、社会风俗的明狂禅派,其思想也是一种经世思想,希望人人都能有一个仁义的心体,用这种仁义的心体治国治世,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挽救社会风气的堕落。这种经世思想也被他们用在文学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