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6)
报纸(44)
学位论文(14)
图书(10)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2)
地方文献 (39)
才乡教育 (1)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25)
2012(27)
2009(23)
2008(16)
2002(13)
2000(9)
1999(13)
1996(9)
1992(6)
1985(1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
书品(2)
新闻与写作杂志(1)
中学生天地(C版)(1)
语文世界(1)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新闻爱好者(1)
江海纵横(1)
财经杂志(1)
象鼻山上腥风血雨─—解放前夕川西地下武装斗争片断
作者:张大放  来源:四川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武装斗争  象鼻山  解放前夕  刘绍武  川西  张大放  玉米棒子  青年学  工作队  紧跟在后面 
描述:象鼻山上腥风血雨─—解放前夕川西地下武装斗争片断张大放一唐王坝蛇打架,蟒蛇的脑壳巴斗大,黄牛落入坝里头,片刻变成光架架。民谚赋予了唐王坝的神秘恐怖色彩,令人望而生畏,事实上在这海拔2000米
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作者:韩彬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牡丹亭》  《牡丹亭》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描述:解放
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论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
作者:陈平辉 熊进萍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言说  语境  主体异化  解构 
描述:在朱熹理学没落的地方,正是陆九渊心学跃升之处。陆九渊一生反对著述,反对理性禁锢,看重对话,看重释放本心。其哲学思想带有鲜明的启迪品格和反叛教化的特征,其终极目的在于寻求主体的诗性解放。在当今社会中
李纪恒:以思想大解放 促进沿边民族地区大发展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沿边民族地区  思想大解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省委副书记  科学发展观  思想层面  解放思想  经济社会 
描述:远、泸西等10个县市,
梦与文学
作者:华同  来源:两岸关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梦”  《牡丹亭》  “临川四梦”  现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南柯记  红楼梦人物  《东京梦华录》  《邯郸梦》 
描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通俗而深刻地说明了一个事实:梦,并非像梦卜者和圆梦者所说的是“天机”及“神的启示”,而是做梦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意识朦胧状态下的反映。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诗人、作家和哲人,正是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以梦为题材创作出了数以千百计的名篇佳作,从而构成了中华文
导演与文学
作者:张庚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雷雨》  导演  剧本  二度创作  剧作者  文学修养  《牡丹亭》  戏曲现代戏  文学价值  舞台艺术 
描述:导演与文学张庚导演挑选剧本,应当选择他看中的剧本,导演对剧本的作者应当是知音,要有一种愿望把这个戏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舞台上,或"翻译"到舞台上去。例如为何这么多导演愿意排演《雷雨》?因为《雷雨》的作者
周礼与文学
作者:丁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周礼  仪礼  礼记  诗经  神话  金文 
描述:的产物。大量的青铜器铭文也是周礼的产物,它们中间不少篇章堪与《尚书》媲美,它们是中华文学中个人创作的滥觞。
文学与“镜子”
作者:蔡田明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镜喻  西塞罗  文学主张  体格声调  胡应麟  喜剧  文学比喻  兴象风神  “镜子说”  《堂·吉诃德》 
描述:雷特》也引西塞罗这句话,说演戏的宗旨是:使自然照一下镜子,使德行自睹面目、轻狂瞧见本相,使当时的世道人情看清自己的形态和印象。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鼻祖斐尔丁也有“镜子说”,认为,小说的目
论文字与文学
作者:胡青宇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言文字  文学  十八世纪  语言学转向  文字语言  柏拉图  古希腊  哲学  汤显祖  文化 
描述:论文字与文学
文学常识
作者:戴文军  来源:文教资料(高中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我国古代  小说家  浪漫主义文学  散文  文学体裁  作家作品  汤显祖  窦娥冤 
描述: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答案:B(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