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80)
期刊文章(111)
图书(2)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63)
地方文献 (14)
地方风物 (7)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2)
才乡教育 (1)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115)
2013(14)
2012(19)
2010(16)
2009(14)
2008(16)
2007(7)
2006(7)
2005(8)
2000(8)
按来源分组
文史知识(2)
剧影月报(1)
卫星与网络(1)
中学语文(1)
社会科学战线(1)
记者摇篮(1)
青年博览(1)
父母必读(1)
文史天地(1)
文史月刊(1)
易误解的五大文史常识
作者:郭灿金 张召鹏  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伯劳  常识  周礼  燕子  公室  分飞  明朝  真正意义  药材  比喻 
描述: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发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发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
吴彤:与血液结缘的献使
作者:李天舒  来源:名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血液学  造血干细胞移植  国际性  血液病  专家  中国 
描述:多年来,国际性血液学盛会——美国血液年会往往是欧美专家的“专场”,亚洲专家寥寥无几。而从1998年开始,一个来自中国的优雅身影开始频频出现在这一盛会上,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展现中国在血液病和造血干细胞
士大夫以藏书闻者——司马光
作者:非文  来源:晋图学刊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司马光  王安石  书堂  夏县  神宗  政事  熙宁  文史  藏书 
描述:其子公休曰:吾每岁以二伏及重阳间,视天气晴明日,即
《黄永年古籍序跋述论集》序
作者:贾二强  来源:书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永年  序跋  述论  古籍  读书治学  文献积累  版本目录  文史 
描述:几十年读书治学的生涯,而先生一生与书相伴,其富藏书久为人知,其精于赏鉴则更为人艳称,想必关心这一选题者亦广有人在,因此特以这部《古籍序跋述论集》呈献给读者。[第一段]
独游山寺
作者:刘斧 杨振中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史  金陵  王安石  古地名  南京市  临川  江苏省  文化常识  东西  双人 
描述: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①。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②。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③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④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四年吗
作者:周密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新政  王安石  失败  散文  变法  改革  文史  推进 
描述:文史天地》2013年第9期刊登一篇题为《王安石与王雾:推进"变法"的父子兵》的文章,其中写道:"1044年……‘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职邓州,并在此写下名篇《岳阳楼记》,抒发改革失败的愤懑心情
专家问答
作者:暂无 来源:父母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评审专家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问答  中医儿科  中医医院  委员会  王应麟  副主任 
描述:王应麟 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特级专家,出生于中医儿科世家,自幼随父亲王鹏飞(有“小儿王”之称)学医,现任北京吕医约学会儿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著有《小儿王的育儿经》。
高新技术引领中国联通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访我国著名数据通
作者:胡晓女  来源:当代通信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韵洁  中国电信业  副总裁  中国联通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  高新技术  记者  跨越式  专家 
描述:、我国著名数据通信专家刘韵洁。
活文物“石练十番”
作者:罗兆荣  来源:戏文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广泛  五十年  艺人  文物  年会  兴趣  专家  中止  研究会 
描述:活文物“石练十番”
瓜田李下说“避嫌”
作者:田荣  来源:江淮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娱乐场所  王安石  国家工作人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亲属  书评  文物鉴定  公安部门  苏辙  专家 
描述:我国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单士元先生是个文物痴,但却从不收藏文物。他对人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定下了一条清规戒律,如果你是考古专家,又收藏文物,那就说不清楚了。”为了“避嫌”,他也从来不为别人鉴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