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断关山万千重——王崧舟《长相思》教学赏评
-
作者:叶刚 来源:新课程(小学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相思 学生 赏评 家乡 保家卫国 王安石 教师 背景音乐 多音字
-
描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就是“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又名纳
-
小学高年级学生互改作文指导
-
作者:刘虎林 来源: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互改作文 小学高年级学生 学生参与 作文批改 作文修改 教师 引导学生 批改作文 指导 王安石
-
描述:“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文章的传统经验。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将《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为“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字,被传为修
-
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作者:张心科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需要 陆九渊 强调 教学 教师 语文
-
描述:对“带着问题读书”的再思考
-
让虚假的美丽远离语言课堂
-
作者:朱华东 来源:师道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 语言 美丽 虚假 《泊船瓜洲》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王安石 学生 教师
-
描述:近日,我听了一位教师向学生讲授宋代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体会。[第一段]
-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之“创作主体论”浅析
-
作者:兰培 来源:前沿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曾祺 作家修养 识见 笔力 意匠 性灵
-
描述: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是近代一部较为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本文试图从创作主体方面入手,发掘、概括吴氏以“识见、笔力、意匠、性灵”为核心的作家修养理论,探析其中的理论精髓与独创之处,希冀为今天的写作
-
一所山村学校的办学奇迹——记北京平谷区黄松峪中学
-
作者:祁靖一 付江泓 张雪莲 来源: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在北京远郊东部深山区,一片 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平地上,阳光 下挺拔着锃亮的国旗杆和风中飘 扬的五星红旗,提示着人们这里 是一所学校——北京市平谷区黄 松峪中学。它坐落在平谷区黄松 峪村,是一所寄宿制
-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发展之路——湖北省黄鹤美育节、武汉市学校艺
-
作者:杨坤元 来源: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常规化 规范化
-
描述:综合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基础美术教育在正常的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
白云黄鹤看今朝:武汉市学校党建工作巡礼:论新时期保持共产党
-
作者:陈俊英 来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校党建工作 武汉市 共产党员 黄鹤 基层党组织建设 先进性 新时期 文化教育中心 “中国光谷” 历史文化
-
描述:校党建工作水平;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活党建工作活力。该市创造性地做好学校党建工作,富有特色,卓有成效。本刊特此摘要发表武汉市教育战线党建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文章,以期广大读者
-
应是“锋面”
-
作者:韩平利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央电视台 综合频道 节目 科学
-
描述:2006年4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走近科学》节目中,气象专家说:“卷云常常出现在锋面的前部……”字幕上“锋面”误打成
-
权责对应是共同底线
-
作者:秦晖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宪政民主体制 利益诉求 权责对应 国家行政管理
-
描述:历史证明,有责无权的“最好政府”不可能存在。而权责均大或权责均小的政府各有利弊,很难绝对地说何者更好。我们所能断定的,是有权无责的政府绝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