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凤子及其《流亡图》
-
作者:彭代群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吕凤子 女子职业学校 中国画技法 李瑞清 艺术教育 高等师范 江苏省 民族精神 毁家兴学 抗日战争
-
描述:吕凤子及其《流亡图》
-
世纪健康老人黄鹤的长寿之道
-
作者:边齐 来源:老人天地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健康老人 湖南省 抗日战争 长寿 养生之道 黄埔军校 黄鹤 参事室 政治部主任 全国妇联
-
描述:地谈了以下体会:心胸广阔。黄老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过北伐和抗日战争,曾任国民党第20集团军中将政治部主任。1947年担任闻名
-
历史课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点体会
-
作者:于魁荣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文学艺术作品 王安石变法 命运交响曲 三国演义 小学历史教学 岳飞 斯巴达克 贝多芬 抗日战争
-
描述:、毛泽东的有关书法作品。讲斯巴达克,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讲遵义会议,播放歌曲《抬头望见北斗星》。讲官渡之战,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赤脚迎许攸的一段描
-
《还乡梦》
-
作者:荻帆 来源:诗刊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故乡 抗日战争 还乡 宋代词人 晏几道 茉莉花 灌木丛 乡愁 樱花 少年
-
描述:的奶妈》中,他怀念幼时的奶妈,这是一个讨饭的乡下女人,带着他走进灌木丛,看到丰盛的草莓,为他用茉莉花编制银色花冠,教会他捕捉蚂蚱……当他少年时,那奶妈和农民结婚
-
一则以喜,一则以虑——六十年前的八一五
-
作者:李曦沐 来源:纵横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基督教青年会 滇军 云南 反内战 八路军 部队 杨炳 国民党军队 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
-
描述:一则以喜,一则以虑——六十年前的八一五
-
黄松轩粤东三凤
-
作者:庞小予 来源:棋艺(象棋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松 广州沦陷 棋坛 20年代 抗日战争 香港 战术运用 布局理论 红方 参赛资格
-
描述:黄松轩粤东三凤
-
要全面深入地感悟生活
-
作者:王永祝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丰子恺 感悟生活 福楼拜 采桑女 莫泊桑 《望庐山瀑布》 饱着肚子 《陌上桑》 抗日战争
-
描述:要全面深入地感悟生活
-
饮水思源 永志不忘:追忆出版界老前辈、老领导王益同志
-
作者:陆本瑞 来源:出版参考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出版界 同志 王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领导 追忆 饮水 抗日战争
-
描述:王益同志与世长辞,出版界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来,人们无不为之震惊、痛惜!王益同志是我们十分崇敬的出版界老前辈,老领导。他十八岁投身于革命,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
-
不世功业永存 精神财富不朽:沉痛悼念老前辈老领导王益同志
-
作者:陆本瑞 来源:出版史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同志 王益 精神财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领导 出版界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
描述:同志是功在历史的人。他一生做出版,对书刊出版、印刷、发行等各个领域都广闻博识,深谙此道。其业务之精通,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广,在当今的同辈人中恐难有望其项背的。王益同志长期在出版领导岗位上肩负重任,坚持不懈地进行开拓性工作,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创建、振兴、改革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王益同志是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笃厚睿智的老人。他一身正气,光明磊落。他厚德为人,淡泊处世。他对人谦和,豁达自如。他的献身精神、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历来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仰。我对王益同志一直以长辈待之,以师礼尊之。在已经逝去的悠悠岁月里,我们挥不去对王益同志的深深眷念。在我和王益同志多年共事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王益同志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1983年4月,我随王益同志到大西北调查,他不顾年事已高,旅途劳顿,一到地方,不分昼...
-
刘大年治学特点试析
-
作者:黄仁国 来源:史学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研究 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 大年 关注现实 史学研究 中国近代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描述:讲话、学术活动中所提炼出的刘大年治学特点,很好地反映了刘大年的学术风貌。薛莹(刘雪英笔名)老师在白寿彝先生身边工作十七年,是白寿彝先生晚年学术工作的得力助手。她写的《白寿彝先生的学术风格》,于解读白先生的论著中寓有自己的观感,严谨而富有情感。龚书铎先生于2011年11月不幸病逝。杨共乐、张昭军、邱涛三位先生以凝练的笔触,高度概括了龚先生的学术人生,是对这位卓有贡献的著名教授辞世期年的深切缅怀和祭奠。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国现当代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热切希望学界同仁更加关注和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