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21)
期刊文章(1997)
学位论文(60)
图书(52)
会议论文(4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171)
地方文献 (46)
红色文化 (18)
地方风物 (18)
才乡教育 (14)
宗教集要 (6)
文化溯源 (5)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807)
2013(340)
2012(440)
2011(499)
2010(1213)
2009(692)
2008(475)
2002(36)
1987(34)
按来源分组
海峡导报(9)
华西都市报(8)
半岛晨报(8)
江淮晨报(7)
成都晚报(7)
晋江经济报(6)
扬州时报(6)
长江日报(5)
汉江商报(4)
博客天下(1)
骥德《曲律》的戏曲创作论
作者:叶长海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创作  骥德  汤显祖  曲律  戏曲史  戏曲作品  元杂剧  戏剧活动  戏剧艺术  重要转折 
描述:戏曲理论专著——骥德的《曲律》,正在这传奇创作的高潮中问世。
艰苦耕耘结硕果,作家绍棠近三年来创作了十五部中篇、十七个
作者:暂无 来源:文学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艰苦耕耘结硕果,作家绍棠近三年来创作了十五部中篇、十七个
难忘故土情,重享天伦乐-记从台湾归来的绍虎先生
作者:许扬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难忘故土情,重享天伦乐-记从台湾归来的绍虎先生
孙犁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
作者:王教祝  来源:艺谭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孙犁绍棠的艺术师承--兼谈“荷花淀派”
论李渔的为人、剧作和戏剧观——兼与沈尧、克澄等同志商榷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渔  戏剧观  闲情偶寄  戏剧艺术  清王朝  统治者  汤显祖  民族意识  世界观  道学 
描述:好,并用来侑酒佐客。他是很不讲求读书人的气节的”。对于李渔的剧作,论者虽不否认其前期作品“在具体描写中,尚不无可取的片断”,但总的认为“他在‘十种曲’的创作中,经历了一条从美化士大夫的风流韵事,到宣传封建道学,再到力图把风流与道学结合起来的创作道路;也就是走了一条从‘帮闲’到‘帮忙’结合起来的道路”。对于李渔的戏曲理论,这些同志虽也肯定了他在某些技巧问题的论述上具有一定的贡献,但认为这些“都还是第二位的问题。第一位的问题应该是剧作家对
一幅美不胜收的农村生活画卷-评绍棠的中篇小说《鱼菱风景》
作者:谢万霖  来源:北疆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一幅美不胜收的农村生活画卷-评绍棠的中篇小说《鱼菱风景》
前进在现实主义航道上的桨声-评绍棠同志的中篇小说创作
作者:万陆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绍棠  中篇小说创作  作品  叫天子  老运河  航道  革命现实主义  中年作家  北运河  蒲柳 
描述:河长长的流水,荡起他心潮的桨声的是时代的波涛,革命现实主义的航道正把他引领进“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可是,正当“令人激动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斗争,引起我强烈的
美-永驻在她心间-记作家绍棠的妻子曾彩美
作者:范一农  来源:妇女之友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美-永驻在她心间-记作家绍棠的妻子曾彩美
论汤沈之争及骥德的评价问题(答陈建华同志)
作者:夏写时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骥德  汤显祖  汤沈之争  昆山腔  评价问题  弋阳腔  吴江派  中原音韵  海盐腔  江西 
描述:竟何所指呢?是弋阳腔吗?有人曾据凌濛初所说“况江西弋阳土曲,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故总不必合调”,断定汤显祖按弋阳腔谱曲。但汤氏本人说:“江以西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至嘉靖而弋阳之调绝,变为乐平、为徽、为青阳。我宜黄谭大司马纶闻而恶
沈文倬校点本《令集》散文标点商榷
作者:胡守仁  来源:江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点本  断句  标点  散文  王安石  孟子  孔子  作品论  韩愈  原文 
描述:得肯定。我于令的诗文,以前曾涉猎过,未作深入研究。现今阅读了沈同志的校点本,深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