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版”视野下的当代戏曲生态
-
作者:张青飞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生态 青春版 《牡丹亭》
-
描述:随着青春版《牡丹亭》的持续上演以及被国内外观众的广泛接受欢迎,"青春版"这一概念也逐渐被认可接受。从2002年至2012年,据笔者统计,约有40部青春版戏曲出炉。这一现象对当代中国戏曲生态产生了影响。
-
相山公园飘来戏曲声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老人乐队在尽情欢唱。
磨得很滑的板子、古旧的二胡、迷你型的扩音器……这些陈旧的乐器在退休老人的摆弄下,在加上演唱者颇有功底的唱腔,一首首荡人心魂的戏曲飘在相山公园上空。每天下午两点半到四点
-
古代戏曲理论与批评“趣”论发微
-
作者:吴新苗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论与批评 古代戏曲 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全集 王骥德 戏曲文学 创作主体 艺术风格 祁彪佳 戏曲创作
-
描述:明末清初戏曲家黄周星论述"制曲之诀"、"论曲之妙"云: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而已。论曲之妙无他,不过三字而尽之,曰"能感人"而已。感人者,喜则欲歌、欲舞,悲则欲泣、欲诉,怒则欲杀
-
汤显祖与梅鼎祚的戏曲交游
-
作者:候荣川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史 梅鼎祚 汤显祖 明代中后期 交游 戏曲创作 曲家 词派
-
描述:期传奇戏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
用军魂铸就精神高地——从江县人武部弘扬传统开拓进取建新功纪
-
作者:暂无 来源:黔东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是我国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61年来,从江县人武部以“弘扬传统励斗志,开拓进取建新功”为目标,在少数民族集聚、边远贫困的月亮山下创造了无愧时代的辉煌业绩
-
梅雪竟开春自来:细说传统除夕佳节的生动处
-
作者:古镜 来源:华章(初中读写)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除夕 春节联欢晚会 民族特色 《元日》 岁时节令 三十年 王安石
-
描述: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被誉为岁时节令诗之冠,它写出了人们燃放鞭炮、畅饮屠苏酒、张贴春联的欢庆景象。
-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在西方传播中的视觉图形表现
-
作者:严翼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曲 视觉表现 中西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
-
描述:方社会的历史和发展过程。研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氛围、艺术传播等多方面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中国传统戏曲给西方观众带来的不同观感,以及“中国戏曲”的同质化概念和变脸与变性的戏曲印象形成的原因。本文分阶段
-
史张版《牡丹亭》引发戏曲创新大论战
-
作者:李峥 来源:解放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史张版《牡丹亭》引发戏曲创新大论战
-
厅堂版《牡丹亭》探索戏曲商业化运营模式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以来,5年间演出逾600场,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被认为是传统戏曲在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