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687)
期刊文章(4266)
学位论文(144)
图书(121)
会议论文(78)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019)
地方文献 (179)
红色文化 (29)
地方风物 (23)
文化溯源 (16)
才乡教育 (10)
宗教集要 (10)
非遗保护 (10)
按年份分组
2014(1200)
2009(794)
2008(644)
2007(433)
2002(113)
1994(111)
1990(78)
1987(88)
1981(44)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5)
戏曲研究(77)
抚州师专学报(46)
艺术百家(38)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30)
戏文(28)
社会科学战线(13)
文学评论(7)
河北学刊(4)
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1)
刘绍贵治双眼色素膜炎验1例
作者:周小龙 刘世静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素膜炎  刘绍贵    肾气丸  温补肝肾  骨质疏松  舌淡苔薄  《审视瑶函》  头晕耳鸣  郎溪县 
描述:刘绍贵治双眼色素膜炎验1例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周小龙,刘世静我县名老中医刘绍贵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擅长中医肝胆科,善治疑难杂症,现将刘老治愈的1例双眼色素膜炎,整理报道
道隆论咳嗽证治
作者:陈玉华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隆  咳嗽证治 
描述:道隆论咳嗽证治江苏省丹徒县人民医院玉华(212003)关键词:道隆,咳嗽证治先师道隆为沪上名医,对临床诸证每有独特见解,皆本诸《内》、《难》而通贯古今,不乏巧思。而咳嗽一证,所论尤多,兹略述
一个生命力论者的哲学思考(汤显祖论纲之一)
作者:张贤蓉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生不已  生命力  人格  个性 
描述:然人性观。主张充分发挥人格化的生命力,创造合乎天性的人生,进入与天道合一的自然人生境界。这种人格理想使汤显祖最终关切人的个性自由这一现实问题。汤显祖的思想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但在基本精神上判然有别
“临川四梦”和汤显祖的悲剧意识
作者:王建科 张义光  来源: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四梦  悲剧存在  悲剧意识  人生如梦 
描述:《临川四梦》的悲剧性是汤显祖悲剧意识的艺术传达和艺术转化。《临川四梦》从情场到官场,从喜剧到悲喜剧到悲剧的走向,是一个不断批判悲剧性人生,逐步否定悲剧性现实的系统诗剧。汤显祖的“人生如梦”是悲剧
非梦不足表其情,非梦不足达其意:释“梦”重论杜丽娘
作者:郭海鹰  来源: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杜丽娘  人性  封建专制 
描述:通过以"梦"为重要手段塑造的杜丽娘艺术形象,是作者对于"情"的具有哲学意味的理解的具体表现,也是作者伟大和渺小相结合的思想特质的具体体现。
漫谈舒同
作者:暂无 来源:传记文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漫谈舒同
秦始皇何处泄
作者:刘宗意  来源:紫金岁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九华山  始皇    《建康实录》  玄武湖  秦淮河  北极  金陵  《太平寰宇记》  充分条件 
描述:秦始皇何处泄气QINSHIHUAZGHECHUXIEWAZGQI文/刘宗意图/周黎明编者按:传统观点认为,秦始皇曾泄金陵气于方山,本文作者提出了新的见解,供参考。南京古代传说:秦始皇东巡路过金陵
作者:邱煜民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楼阁  激情点  牡丹亭  次建筑  生命力  电梯  节奏  衬托   
描述:~~
略论自明在痈疽证治上的成就
作者:尹国有  来源:河南中医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明  中医师  痈疽  中医病机  痈疽  中医药疗法  宋辽金 
描述: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氏在痈疽证治上的成就:其一,提出外科疮疡并不是局部病变,而与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和寒热虚实密切相关;其二,判断痈疽是否成脓,特别重视触诊,视之为判断正确与否的关口;其三,对痈疽
意翻新议论惊空——王安石《桃源行》赏析
作者:董昌运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桃源  陶渊明  桃花源记  传统题材  王维诗  程千帆  主题  韩愈  异化 
描述:继陶渊明《桃花源诗并记》后,历代文人墨客咏桃源佳作迭出不穷。其中王维、韩愈、王安石等被前人称为“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他们的诗虽都取材于陶《诗》或《记》,但主题各异,各具特色,因而可彼此争胜。今人程千帆说,同一“主题的异化和深化,是古典作家以自己的方式处理传统题材的两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