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绝调”?诡辩之辞?——评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作者:张学彬 来源:写作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千秋绝调”?诡辩之辞?——评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
辞约旨达 衔华佩实:曾巩散文艺术管窥
-
作者:徐柏容 来源:散文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曾巩 阴柔之美 唐宋八大家 文章 阳刚之美 结构严谨 相适应 欧阳修 赠序 桐城派
-
描述:文钞》说曾巩的《寄欧阳舍人书》:
-
模糊其辞更清晰:谈新闻语言的“活化”
-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
描述:儿子,叫王元泽。王元泽从小聪明伶俐,反映机敏。有一次,一个客人故意将一头鹿和一头獐同放在一个笼子里,有意问王元泽:笼子里哪个是鹿?哪个是獐?因为鹿与獐的外貌极相似,当时王元泽根本无法辨别哪是鹿哪是獐,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也可以想象,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
“七”体创作一转关:宋元“七”辞新变浅探
-
作者:孙科镂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作倾向 柳宗元 文学实践 宋元 新变 宋濂 晁补之 群体化 题材 王应麟
-
描述:彻底断绝;而后,"七"体创作虽在蒙人入主中原百年的大多数时候,惨淡经营,但元末,宋濂诸人的文学实践却直接点燃了吴讷身后,明清六百余年"七"体
-
《周礼》六辞初探:中国古代文体原始的探讨
-
作者:邓国光 来源:汉学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周礼》六辞初探:中国古代文体原始的探讨
-
考订《九歌》应是楚天神、地祉、人鬼之祭歌
-
作者:张中一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九歌 神名 太一 祭歌 祭祀 标题 汉武帝 阴阳五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 汉代
-
描述:论而加上去的。《九歌》的第一篇《东皇太一》神的祭祀起于汉武帝。“太一”这个称谓的出现,最早见于《老子》和
-
痴心不改只为歌——记歌者黄鹤翔
-
作者:木木三 来源:广播歌选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痴心不改只为歌——记歌者黄鹤翔
-
“广昌路上”红歌嘹亮
-
作者:暂无 来源:抚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广昌路上”红歌嘹亮
-
安全礼赞 长歌相山
-
作者:洁银 杨俊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省电力公司 供电公司 安全生产 淮北市 相山 安徽省 总经理 变电站 以人为本 安徽电网
-
描述:“安全生产的本质,是珍惜生命”。$$ “关爱生命,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我们电力生产的安全,关系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电力生 产事故很容易导致社会性灾难,不仅人命关天,而且社会责任 重大。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电力安全是对社会和 谐的贡献”!$$ “以人为本,是我们抓安全的出发点,同时也
-
红歌,唱响相山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6月18日,市十二中多功能礼堂喜气洋洋。来自相山区21所学校的教师、学生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接“相山区教育局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选手们个个摩拳擦掌,精神抖擞地迎接比赛。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