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辨之一
作者:陈一琴  来源: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兴象  意象  古代诗论  诗歌形象  胡应麟  考辨  文心雕龙  方东树  诗说  诗歌创作 
描述:的内容和界限;“意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决不能混同而论。本文仅就诗说史上一组最基本的范畴——“形”、兴象”、“意象”,作个初步的考察和辨析,企望能勾出它们产生、发展的轮廓,并找出一点规律性
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古典诗词中“梅”的意象解读
作者:王雅娟 狄丽英  来源:山东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  王安石  林道  独立人格  中国文化  精神品格  气质  象征 
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素喜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如称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松竹梅为"岁寒三友"等。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更是有许多优秀的咏物之作深刻传神地展示着人的精神品格,陶渊明笔下之菊,周敦颐笔下之荷,王维笔下之竹……无不体现出诗人的人格理想与审美趣味。在众多的景象中,"梅"可以说是诗人们心中
闻一多的意象理论与意象创造
作者:林植汉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性意象  诗歌意象  中国诗歌  审美价值  意象创造  诗歌艺术  诗论  胡应麟  营构  诗歌创作 
描述:象,一首诗能够没有意象,或一段没有意象的文字能够称之为诗呢!我们考察诗歌成品及其生产过程就会发现,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它贯串于诗的形象思维之始终,是决
浅析晏殊词的燕子与夕阳情结
作者:林琳  来源:魅力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燕子  夕阳 
描述:晏殊作为北宋婉约词派的开创者,对婉约词贡献颇大。本文从晏殊词燕子、夕阳意象产生的思想基础、两种意象的象征意义、两种意象在晏词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晏殊词进行重新解读。
戏曲意象初探(一)
作者:方李珍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  戏曲意象  文学意象  牡丹亭  信物  舞台美术  手法  爱情  舞美设计  情感 
描述:蒋寅先生在《物象、语象、意象》①一文里指出,意象一词由于语义的感性化,导致了学术上的众说纷纭,甚至于观点南辕北辙,无从对话,因而只有在对意象的概念完全界定清楚之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其理论体系
《牡丹亭》中的春意象
作者:杨秋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惊梦  惊梦  寻梦  寻梦 
描述:《牡丹亭》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曲作品之一,历代文人都对它做了各个方面的研究。但是在《惊梦》和《寻梦》中出现了大量有关春景的描写。从对春景描写的运用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这一写作手法,来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怀。这由春景所表达出来春情,也为全曲奠定了“伤春”的感情基调。
论《牡丹亭》中的神话意象
作者:庞钦月  来源:才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神仙  神兽  仙境 
描述:《牡丹亭》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又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神话意象的运用对作品思想内涵、艺术风格、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者从神仙意象、神兽意象和仙境意象对于《牡丹亭》中
意象比较 :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作者:洪忠煌  来源:戏剧杂志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意象比较  意象比较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  戏剧文学评论  戏剧文学评论  文学作品研究  文学作品研究 
描述:意象比较 :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作者:洪忠煌  来源:戏剧丛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冬天的故事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戏剧文学  戏剧文学  比较  比较  中国  中国  英国  英国 
描述:意象比较:《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诗经》采摘意象研究
作者:陈抒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经》  植物  采摘  周礼 
描述:的经典意象在各种题材、各种诗歌体式中的广泛适用性,梳理和总结出一条线索。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笔者将总结出“采摘诗”在《诗经》文本中运用和演化之规律,为“‘采摘诗’根植于西周农本位社会土壤”的论点作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