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
作者:邵桂兰 王建高  来源:戏剧、戏曲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价值取向  戏剧情节  《牡丹亭》  剧作者  女主人公  杜丽娘  人物性格  性格特征  观众  情节发展 
描述:论剧情处理的情感价值取向邵桂兰,王建高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戏剧理论家约·埃·史雷格尔曾精辟地指出,"若使观众与剧中人同忧同喜,只有通过激发感情才能达到目的。没有感情的情节不是情节。"①可见,我们所说
汤显祖诗学之“情感论”
作者:黄茜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情感  探究 
描述:志”关系的角度切入,以先秦、魏晋和晚明这三个历史分期论述古代情感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探讨汤显祖“情感论”美学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美学内涵。他与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罗汝芳、一代名僧达观及名噪一时的李贽多有
画上的情感是内心的呼喊
作者:暂无 来源:潍坊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拈花听禅――黄三枝中国话品鉴会合影(前排左五为刘绍昆,右五为黄三枝)。 记者(右)与刘绍昆合影。 高大的身材,文雅的外表,艺术气息与浪漫气息融为一体,这便是刘绍昆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67岁的刘绍昆,沉着稳重之中却难掩所散发的年轻朝气。 刘绍昆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为中国美术家
感恩,应是我们的情感支柱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感恩,应是我们的情感支柱
论冯梦龙的情感美学观
作者:黄南珊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冯梦龙  情感美学观  本体论  情本论  情理之辨  情教论  美学思潮  汤显祖  个性自由  平等互爱 
描述:。“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②。这里肯定情生万物、情之不灭和情之本真,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把情感视为世界存在的终极本原和一切生命
论汤显祖的情感美学观
作者:黄南珊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情感美学观  表现情感  艺术表现形式  情感表现  情感解放  情感宣泄  浪漫主义  牡丹亭  审美超越 
描述:体系;
妥善处理情感垃圾
作者:张子勤  来源:长寿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妥善处理  垃圾  武器和工具  公民合法权益  攀附权贵  情感投资  废液废渣  人生坐标  王安石  心理伤害 
描述:“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才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这是宋代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题为《树影》的诗,据说是借物咏怀地表述了诗人对官场的憎恶之情。今天借来表述对污染环境的废弃垃圾污物的憎恶,也很贴切。现代的生活在物质精神的内涵日渐丰裕的同时,各种各样的垃圾污物,还有
论汤显祖诗歌的情感内涵
作者:张青  来源: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哥  哲学思想  理想  价值观  情感内涵 
描述:汤显祖以在戏曲创作中肯定情感著称于世,其卷帙浩繁的诗歌创作也同样蕴涵着丰富而深沉的情感,但这两种文学样式中的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其诗歌创作中的情感更为雅正和和理性,其中融入了诗人的理想与价值观,这一
让学生带着“情感”来阅读
作者:孙莉萍  来源:教育科研论坛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体验  学生交流  个性化阅读  故事  文学  教学  引导学生  刘绍棠  精心设计  学习 
描述:文学之路。这段
《红楼梦》的情感本体论(二)
作者:司马云杰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情感本体  汤显祖  红楼梦  心性本体论  泰州学派  牡丹亭  哲学本体论  艺术哲学  自然心性  哲学思想 
描述:落入虚妄,直接关系着后来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发展,自然也关系着怎样理解《红楼梦》情感本体论问题。而晚明哲学自然心性本体论又是在"情"与"理"之争中发展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