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牡丹亭》的悲剧意识
-
作者:赵亚明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悲剧意识 悲剧意识 审美 审美
-
描述:《牡丹亭》作为戏曲史上的一部代表作,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其中,悲剧意识是该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在杜丽娘的日常生活中,在她为情而死以及为情而生方面,都体现了作品的悲剧之美。同时,悲剧意识也有很深
-
浅论悲剧美
-
作者:郭威 来源:金色年华(下)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悲剧美 《窦娥冤》 反封建斗争 《牡丹亭》 艺术珍品 艺术魅力 封建礼教 封建制度
-
描述:下,郁郁含冤而死,但是她们的死,表示了反封建斗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她们的反封建精神永垂不朽,这能说不美吗?他们的美怎么能不使我们产生美感的愉悦呢?那么什么是悲剧呢?亚里斯多德曾说过:"悲剧性
-
论宋江的爱情悲剧
-
作者:肖兰英 来源: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阎婆惜 《水浒》 爱情悲剧 爱情追求 宋江形象 爱情观念 感情生活 《牡丹亭》 《西厢记》 李师师
-
描述:的。因此,一对对夫妻几乎没有感情的交流与缠绵,一对对情人多以奸淫的扭曲形式出现。并且都以悲剧告终,无可讳言,作者在
-
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
作者:孙虹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戏剧 悲剧结局 《西厢记》 古希腊悲剧 莎士比亚戏剧 《牡丹亭》 中国悲剧 悲剧主角 圆形结构
-
描述:中国古代戏剧的悲剧精神
-
《牡丹亭》是悲剧又是喜剧
-
作者:范华群 来源:剧影月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中国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 牡丹亭 牡丹亭
-
描述:《牡丹亭》是悲剧又是喜剧
-
晏几道的人生悲剧
-
作者:郑书伟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晏几道 文化优越感 人生悲剧
-
描述:,与主流社会关系缓和,重新找回基于自我的文化自信,实现了思想的超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接纳。晏几道的悲剧人生看似充斥着人生的种种无可奈何,但归根结底却实是小晏自身从自然到自觉的选择。本文以晏几道的人生经历
-
王安石悲剧何在
-
作者:马立诚 来源:经济观察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王安石悲剧何在
-
“拗相公”王安石的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威海晚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木风 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那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惟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最好的士大夫 王安石首先是个文人,一个文章
-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
作者:暂无 来源:浙江老年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年仅二十岁的神宗皇帝赵顼承嗣大统,英气勃勃,志向非凡。他自幼痛心于皇祖皇宗们对辽和西夏的屈服退让,不满于朝廷、州县的萎靡不振,焦心于国家税收减少、财政紧蹙,有着富国安民、强兵雪耻的强烈愿望。亲政以后,他急于物色能安邦治国的英才,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颇具盛名的王安石身上。
-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不近人情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商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大江东去
文章那么锦绣,作者合该是个敞亮人,事实恰恰出人意料,美文与品行竟然可以完全脱节,王安石个性霸道,固执己见,同朝为官,非友即敌。
王安石的文学天赋没得说,政治见解也不错,但领导艺术就差得太远了。
皇帝有时也以闲磨牙的方式打听臣子的品行。宋神宗用王安石为相后,很直白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