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爱欲望的诗意化象征:《牡丹亭》“至情”主题的重新探讨
-
作者:张丽红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杜丽娘 杜丽娘 性爱 性爱 汤显祖 汤显祖 诗意化 诗意化 至情 至情 欲望 欲望 象征性 象征性 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柳梦梅 柳梦梅
-
描述:《牡丹亭》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汤义仍《牡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1],《牡丹亭》传奇性的绚丽爱情故事,从古到今,倾倒众生,令人如醉如痴。传说明清时期的俞二娘、金凤钿
-
从崔莺莺、杜丽娘到林黛玉
-
作者:黄进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崔莺莺 爱情文学 老夫人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理性 宝玉
-
描述:中国爱情文学杰作《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不仅在当时,至今仍激动着无数读者。历代的研究、评论文章可说是汗牛充栋了。然而作品所反映的爱情以及它们反封建的社会意义、美学价值究竟
-
窦娥·崔莺莺·杜丽娘
-
作者:牛志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崔莺莺 元杂剧 窦娥冤 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封建礼教 女权思想 古代戏曲 牡丹亭
-
描述:现得更为明显。
-
情之所钟 正在此辈--从杜丽娘到林黛玉
-
作者:单世联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林黛玉 爱情 贾宝玉 汤显祖 牡丹亭 柳梦梅 传统社会 至情 悲剧
-
描述:.……心理的瞬间包蕴着漫长的历史成果,从杜丽娘到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人性情感觉醒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段广为人知、被文学教材一再引用作为欣赏心理杰作的文字,正体现出传统社会后期情
-
青春版《牡丹亭》中杜丽娘的饰演者沈丰英的另类形象
-
作者:冷桂军 姜华 来源:戏剧文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牡丹亭 形象塑造 观众 音乐性 演员 类形象 黄梅戏 动作 主演
-
描述:看过沈丰英主演的青春版《牡丹亭》的观众,都会被她所塑造的柔情似水的杜丽娘所感动。幽雅的气质,恬静的神情,优美的仪态,如梦
-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
作者:孔文峣 来源:南国红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杜丽娘 牡丹亭 牡丹亭 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 爱情 爱情 汤显祖 汤显祖 游园 游园 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 柳梦梅 柳梦梅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华彩 华彩
-
描述:"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
-
从爱情发生模式看杜丽娘之死的文化意蕴
-
作者:杨明贵 来源: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发生模式 死亡叙事 精神分析
-
描述:符号。在中国文化史上,这种普遍的人性欲望通过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这位娇弱的舞台女性形象,第一次冲决了道德和习俗的禁忌,以空前显豁和明朗的情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
叙述生命的需要——《牡丹亭》中杜丽娘意义再探讨
-
作者:杜改俊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的自然性 人的自然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 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 健全的人 健全的人
-
描述:《牡丹亭》的主旨是在叙述人的生命需要 ,即自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
论杜宝形象的复杂性和杜丽娘的悲剧命运
-
作者:陆力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封建礼教 悲剧命运 牡丹亭 汤显祖 形象 社会意义 封建制度 两重性格 思想性
-
描述:的思想代表了“最腐朽最反动的封建势力”,“《杜丹亭》的
-
未逃出“牢笼”的杜丽娘:从女性视角解析杜丽娘形象
-
作者:马洪波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女性视角 汤显祖 女性命运 封建礼教 牡丹亭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自然本性 程朱理学
-
描述:被称为汤显祖以"情"抗"理"杰作的《牡丹亭》,不过是汤显祖为女人设计的一个梦。杜丽娘由人成鬼、演绎人鬼情、由鬼成人的种种经历,是女性争取自由身份与话语权利之艰辛的见证,她一直没有逃出男权社会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