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作者:张贤蓉  来源:赣南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综合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论《牡丹亭》的创作思想:谈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
《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作者:伏涤修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牡丹亭》蓝本问题辨疑:与向志柱先生商榷
《红楼梦》:女性意识觉醒之丰碑:与《西厢记》、《牡丹亭》
作者:文迪义  来源:山花(下半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意识觉醒  《红楼梦》  《西厢记》  《牡丹亭》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  继承与超越  “三从四德”  封建社会 
描述:唤和讴歌女性意识的觉醒。《红楼梦》继承了《西厢记》、《牡丹亭》中讴歌女性、讴歌爱情的主旨,但大大超越了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的最高峰。笔者拟从女性意识觉醒的角度来谈谈《红楼梦》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此方面对《西厢记》、《牡丹亭》的继承与超越。
中国正剧的本体风格和鉴别标准--论《牡丹亭》的艺术属性
作者:周国雄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正剧风格  中国正剧风格  鉴别标准  鉴别标准  艺术属性  艺术属性 
描述:得出《牡丹亭》不是喜剧,更不是悲剧,而是正剧的结论
谈中国传统喜剧、悲剧与悲喜剧的分类问题:论《牡丹亭》悲剧
作者:范华群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观念  悲喜剧  复合结构  牡丹亭  传统戏剧  喜剧冲突  悲剧冲突  喜剧性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由于我国传统戏剧的喜剧观念与西欧的差距很大,以西欧的戏剧理论为标准对传统戏剧进行分类的结果,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不小的分歧意见。在国内有将浩瀚如海的传统剧目分别浓缩编
爱情题材:从发展层次上观照 下:论《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宁宗一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爱情题材  王西厢  西厢记  董西厢  张生  老夫人  观照  封建礼教  莺莺 
描述:年,不为晚矣。”进京赶考是张生自己提出来的,并答应“三两日定行”。莺莺听说张生要去赶考,“愁怨之容动于色”,张生却大不以为然,并说:“烦为我言之,功名也所甚重,背而弃之,贱丈夫也。我当发策决科,策名仕版,谢原宪之夹窦,衣买臣之锦衣,特此取
爱情题材:从发展层次上观照 上:论《西厢记》与《牡丹亭》
作者:宁宗一  来源:戏曲艺术(北京)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题材  莺莺  理想爱情  西厢记  牡丹亭  封建主义  观照  王实甫  张生  恋爱婚姻 
描述:,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会在这个领域中显示出征兆,它是历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一个显眼的组成部分。比如,人类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就使文
探究《牡丹亭》中蕴含的感性资源——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作者:张春蕊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  中晚明  中晚明  审美文化  审美文化  感性资源  感性资源 
描述:一批所谓“狂人”,而汤显祖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至情”之说在其《牡丹亭》中显现的淋漓尽致。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析《牡丹亭》这部作品,旨在通过这部作品来探究中晚明时期的审美文化的特点并进一步挖掘此时期审美文化中的感性资源!
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与《牡丹亭》作比
作者:张晓玲  来源:四川戏剧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冬天的故事》  莎士比亚  《牡丹亭》  意象分析  波希米亚  西西里  国王  王后  传奇剧  里昂 
描述:对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意象分析——与《牡丹亭》作比
青春版《牡丹亭》印象——与陈士争版比较
作者:刘淑丽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  青春版  《牡丹亭》  《牡丹亭》  白先勇  白先勇  陈士争  陈士争 
描述:全本《牡丹亭》的演出是近年来文化界的盛事,青春版与陈士争版在剧作内容、舞台造型艺术、音乐及表演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呈现出编导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