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5)
报纸(5)
会议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1)
地方文献 (1)
按年份分组
2014(3)
2012(9)
2011(8)
2010(7)
2009(6)
2007(4)
2006(6)
1988(2)
1984(3)
1982(2)
按来源分组
廉政瞭望(4)
领导文萃(3)
江汉论坛(2)
云南政协报(2)
山东社会科学(1)
做人与处世(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
海内与海外(1)
史学月刊(1)
各界(1)
试论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
作者:张小伟  来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成效 
描述:文章从“改革策略”、“改革步骤”、“改革者的地位与权限”、“和同僚的关系”、“改革者信念和毅力”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之不同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成效不同之原因探析
作者:江尧刚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我们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
伟大的改革开放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的比较
作者:刘晓江  来源: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比较  比较 
描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持续至今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强大的又一次重大的改革实践,与中国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相比,毫不逊色。以史为鉴,才能明得失
从比较史学角度看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
作者:崔爱丽  来源: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比较史学  比较史学  文人气质  文人气质  成熟的官僚  成熟的官僚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改革  比较  比较 
描述:从比较史学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张居正两类不同性格的人改革的成败,认为改革的结果与个人性格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张居正改革的典型意义(兼论封建王朝中后期之改革)
作者:陈涴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居正改革  封建王朝  中后期  王安石变法  封建社会后期  庆历新政  明王朝  政治家  政治形势  吏治 
描述:前“治绩炳然”,十年改革,在政治上有力地矫治了积重难返的腐败之风,使“数十年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吏治面貌一新,官场作风大为改观,“政体为肃”;在经济上使国家“府库充溢”,“太仓粟可支十年,同寺积金四百余万”,有了充足的积储,而“小民如获更生”,达到了国富民安的目的;在军事上,边防巩固,“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
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建荣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政治理想  张居正  罗汝芳  泰州学派  教育  原因 
描述:三是受泰州学派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传统儒学教育有叛逆倾向。这三个原因促使汤显祖能对教育倾注极大的热情,并在时机合宜之际(如贬官徐闻、任官遂昌)为当地的教育作出实质上的贡献。
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建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  政治理想  张居正  罗汝芳  泰州学派  教育  原因 
描述:三是受泰州学派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传统儒学教育有叛逆倾向。这三个原因促使汤显祖能对教育倾注极大的热情,并在时机合宜之际(如贬官徐闻、任官遂昌)为当地的教育作出实质上的贡献。
历史的鞭影
作者:余志刚  来源:观察与思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  中国  商鞅  王安石  张居正  龚自珍 
描述:,张居正,龚自珍……这是一些变法家的名字。
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建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政治理想  张居正  罗汝芳  泰州学派  教育  原因 
描述:的不满;三是受泰州学派平 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传统儒学教育有叛逆倾向。这三个原因促使汤显祖能对教育倾注极大 的热情,并在时机合宜之际(如贬官徐闻、任官遂昌)为当地的教育作出实质上的贡献。 
汤显祖致力教育的主要原因
作者:黄建荣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政治理想  张居正  罗汝芳  泰州学派  教育  原因 
描述:三是受泰州学派平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对传统儒学教育有叛逆倾向.这三个原因促使汤显祖能对教育倾注极大的热情,并在时机合宜之际(如贬官徐闻、任官遂昌)为当地的教育作出实质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