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88)
期刊文章(949)
会议论文(47)
学位论文(41)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224)
地方文献 (69)
地方风物 (13)
宗教集要 (10)
红色文化 (9)
非遗保护 (3)
才乡教育 (1)
按年份分组
2014(1097)
2013(52)
2011(87)
2010(106)
2009(62)
2008(71)
2004(54)
2001(35)
1997(33)
198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81)
商丘日报(6)
宝钢日报(2)
语文教学与研究(2)
兰州日报(1)
德宏团结报(1)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
剧影月报(1)
炎黄春秋(1)
对外传播(1)
文学社简介
作者:邓济舟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社  湖北省  学生素质  春秋时期  指导教师  陆九渊  老莱子  讲经台  托物言志  重点高中 
描述:文学社简介
鲁琪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法家  欧阳询  知府  同治 
描述:鲁琪 (约1828-1898),字芝友,江西南丰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进士,散信授编修,旋补陕西道御使,授山东登州知府,并署登莱青道,调补济南知府。文章道德,冠绝一时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牡丹亭》英语译本对比研究
作者:许方圆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  对等 
描述:已经不断在世界各国掀起轰动,但是《牡丹亭》戏剧文本的译介相比较而言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现存的《牡丹亭》译本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数Cyril Birch的译本和汪榕培的译本,两个译本年代不同,侧重点
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作者:孙小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昆曲《牡丹亭》英文译本对比研究:从处理文化限定词策略的角度
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以《牡丹亭》的两个译本为例
作者:黄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陌生化  陌生化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异国情调  异国情调  异化  异化 
描述:当抛弃语言的一般表达方式,将目的语的表达世界变得“陌生”,以更新译者和读者已丧失了的对语言新鲜感的接受能力。很多译者注意到了原作者在原作中采用的陌生化手法,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将其保留到目的语文本中,以带给读者形式上和内容上的新奇感。目前关于这种提倡将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再现于目的语文本中的论述和研究日趋丰富。陌生化手法在这一研究课题上的应用主要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被动地再现原文陌生化的表现手法。然而,从翻译文学的再创造性的角度看,文学翻译陌生化的运用不应该仅仅是译者被动再现源语文本中的陌生化手法的简单问题,还应该是如何运用陌生化手法进行艺术再创造来传达出源语文本中的差异性特征的问题。换句话说,译者在保证翻译的忠实性和译作的整体性、和谐性的前提下,应力图达到选材、语言和修辞的新奇性,摆脱失去新鲜感和陌生感的陈词滥调,保存其中的陌生性和异国情调。异化这种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达到陌生化效果,给读者带来新奇的感受。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一部文情并茂的不朽剧作,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牡丹亭》这样一部具有丰富中国文化色彩的古典文学名著,对于西方读者而言是充满异国情调的。是否在译文中保留这种异国情调以带给译语读者陌生感和新鲜感,国外译者和国内译者有不同的翻译倾向。本文以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牡丹亭》的白之和汪榕培的英文全译本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白之通过异化,有意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带给译语读者陌生感和新鲜感,延长其审美体验,他的译文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帮助读者感受到异国情调。汪榕培则将原文中对于译语读者而言充满异国情调的部分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的内容,他的译文明白晓畅,但未能达到陌生化的效果。
论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付瑛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造性  文学翻译  哲学阐释学  接受美学 
描述:创造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又从两个理论高度探讨了译者的创造性,即阐释学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在阐释学理论中,作者突出强调了阐释者的"理解",阐释的过程就是阐释者和原文本"对话"的过程;在接受美学理论中
翻译美学视角下昆曲《牡丹亭》译本研究
作者:冀丽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翻译美学  翻译美学  意境  意境 
描述:传奇杂剧《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文词典丽、意境深远,其丰富的美学元素令世人称赞。本文试图从翻译美学视角研究汪榕培教授《牡丹亭》英译本,以分析其所富含的人美、景美、情美等非形式系统美学成分,探讨原文的意境美如何再现给目的语读者。
祈中国音乐史
作者:王光祈  来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中国 
描述:祈中国音乐史
清代鲁琪书法
作者:暂无 来源:大河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这对条幅是郑州一位藏家的藏品。为清代著名书法家鲁琪所书写,纸本,立轴,尺寸为136cm×34cm。内容为“铁砚勉成云路志”、“银灯伴读雪临书”。 鲁琪,生于1828年,清代人,字芝友
鲁琪书法对联
作者:暂无 来源:皖江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笔者藏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鲁琪所书写的一副对联。该对联纸本,立轴,纵133厘米、横31厘米,内容为:“左詠临流山筋昼日”、“嵇琴在水列趣目风”,款识为:丽南三兄大人雅正、弟鲁琪。钤白文“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