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析《牡丹亭》与《仲夏夜之梦》的异同
-
作者:孙慧娟 来源: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 梦 梦 情与理 情与理
-
描述:理矛盾的方式也不同。
-
《罗密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异同说
-
作者:崔大庆 来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况、阶级关系、社会思潮、民族风貌的反映。每一个作家的艺术总要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它不但基本取材于本民族的生活,反映本民族的情感,心理习俗、兴趣爱好,还在艺术形式上受到本民族文化传统、欣赏习惯的熏陶,为本民
-
《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异同
-
作者:孙艳丽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密欧与朱丽叶 牡丹亭 杜丽娘 爱情故事 莎士比亚 人物形象 柳梦梅 情节 主题 封建礼教
-
描述:、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诸方面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而细致分析作家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能使我们对中西文化、历史环境的差异在艺
-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朱熹 世界本原 认识论 人性论 客观精神 伦理观 系列问题 知觉 封建伦理
-
描述:鹅湖会上,朱熹指斥陆九渊太简,陆九渊指斥朱熹支离。这次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上,但也表现了他们之间在世界本原论、人性论、伦理观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分歧。一、朱熹把独立于人的知觉之外的理(客观精神)作为世界本原;陆九渊则把人的知觉(心)作为世界本原。
-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
-
作者:曾如刚 来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汤显祖 汤显祖 戏剧异同 戏剧异同 跨文化研究 跨文化研究
-
描述: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是同辈人,虽相隔天涯海角,但相似之处颇多,差异亦显著,两位都集中反映了当时的中西方社会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审美心理以及戏剧艺术实践等方面的区别。现从戏剧艺术、文化背景及其代表作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各自的创作、中西方社会文化及戏剧差异,对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王安石、张载成性论的异同
-
作者:毕明良 周勤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道德实践 张载 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道德修养 工夫论 天地之性 气质之性 人性论 中国政治思想史
-
描述: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
韩愈与王安石“人性论”之异同
-
作者:董雪 来源: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韩愈 韩愈 王安石 王安石 性三品 性三品 性情一也 性情一也
-
描述:韩愈提出了"性三品"说,对此王安石甚有异议,于是提出了"性情一也"的观点。这两种主张虽然区别很大,但也存在共同之处。同时,不同的"人性论"主张也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
《韩非子》与《周礼》“法”之异同比较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学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韩非子》与《周礼》“法”之异同比较
-
《韩非子》与《周礼》『法』之异同比较
-
作者:曾素贞 来源:中华学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韩非子》与《周礼》『法』之异同比较
-
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
-
作者:任其云 来源:中国食用菌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五行学说 紫芝 李时珍 理论基础 生态分布 《太平寰宇记》 曲阳县 南岳衡山 农业管理干部
-
描述: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中,主要讲到六种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