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97)
报纸(172)
学位论文(48)
图书(10)
会议论文(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622)
地方风物 (4)
地方文献 (4)
红色文化 (2)
文化溯源 (2)
才乡教育 (2)
按年份分组
2014(148)
2013(23)
2011(49)
2007(36)
2006(31)
2004(21)
1999(11)
1996(9)
1987(3)
1934(6)
按来源分组
司法行政公报(3)
晶报(2)
史学月刊(2)
税收与社会(1)
兰州晚报(1)
钱江晚报(1)
河南商报(1)
初中生·二年级(1)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1)
江海学刊(1)
否,否?应是民肥官瘦
作者:徐迅雷  来源:政府法制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商会会长  德国考察  中国商人  政府代表  市长  汉堡  公务员  美国密歇根大学  治理体制  基本原则 
描述:谁坐在中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位名叫武克钢的中国商人,最近参加一个政府代表团到德国考察,到了汉堡,市长和商会会长两个人来迎接。等到吃饭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商会会长是坐在主座的,市长却坐在旁边。
否,否,应是绿肥红瘦——杨宝忠往事
作者:章诒和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胡琴  小提琴  京剧  绿肥  梅兰芳  演奏  演出  演员  天津市  北京 
描述:呢?这情景让我想起了一个尘封已久的京剧伶人——先演员后琴师的杨宝忠。
否,否,应是绿肥红瘦——对于随机性的探讨
作者:储海林 潘美龄 李哲  来源:统计研究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随机性  确定性  动力系统  AR类序列  时间序列 
描述:否,否,应是绿肥红瘦——对于随机性的探讨
黄鹤与行学校系列报道之一苦乐行
作者:吴小东  来源:21世纪教育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  学校  陶行  北京大兴区  校长  办学思想  农民工子女教育 
描述:黄鹤.这位被教育学家们称为“陶行迷”和“教育迷”的“行路上后来人”.因于2001年8月创办行学校(原棚鹏学校).要在当今中国践行陶行教育思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刊总第七期曾发表《黄鹤和他
否?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作者:李雄安  来源:科学与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清照  绿肥  影响深远  婉约词  词学理论  海棠  婉约派  语言艺术  代表作  语言美 
描述:在宋代词坛灿烂的群星中,李清照以压倒须眉的光焰照亮了文学史册,被尊为婉约词派的宗主。其词艺造诣极深,使婉约派发展到最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她倡导词别是一家,要求作词思想雅正,语言清新奇俊。《如梦令》咏海棠,就是她实践自己的词学理论的代表作。
否,应是民肥官瘦
作者:徐迅雷  来源:记者观察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法治政府  美国联邦政府  地方政府  依法治国  管理工作  政府法治  精官简政  公务人员  公务员  企事业单位 
描述:否,应是民肥官瘦
否 应是民肥官瘦
作者:徐迅雷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员  小政府大社会  政治文明  官本位  市长  廉政  理想  干部  工商  我国古代 
描述:谁坐在中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一位名叫武克钢的中国商人,最近参加一个政府代表团到德周考察,到了汉堡,市长和商会会长两个人来迎接。等到吃饭时,大家惊讶地发现,商会会长是坐在中间主座的,市长却坐在旁边。
否,否,应是“青蘋之末”
作者:郝铭鉴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  《风赋》  《风赋》  描绘  描绘  土壤  土壤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风起于青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是这样说的:“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蒴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它描绘的是风的生成和强大的过程。这句貌似耳熟能详的话,其中的“青颓”二字,在实际使用中却是五花八门,让人奠衷一是。
否,否,应是"青蘋之末"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 "风起于青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足这样说的:"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壤之口……"它描绘的是风的生成和强大的过程.
否,否,应是“青蘋之末”!
作者:米虹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萌芽阶段  《风赋》  原文 
描述:当事物尚处于萌芽阶段时,人们经常会引用一句话:风起于青蘋之末。这句话出于宋玉的《风赋》。原文是这样说的:夫风,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