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孟子》与陆九渊“分解”义:再论牟宗三对陆九渊的解读
作者:刘磊  来源: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牟宗三  陆九渊  分解  道德自律 
描述:牟宗三认为,宋、明理学家所讲的"性理之学"即来自先秦儒家的"成德之教",而他言"象山学是孟子学",全在于象山从生命智慧上"无分解"地继承了孟子的学说,并且牟宗三认为,象山之所以"无分解"是因为孟子
从“不忍人之心”到“不忍人之政”:浅议陆九渊心学对《孟子
作者:向聪颖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孟子  "心"与"政" 
描述:陆九渊的心学对于《孟子》思想的阐释,着重从《孟子》思想中的“不忍人之心”与“不忍人之政”两个方面挖掘.在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体系中,“心”和“政”是其心学的一体两面.他通过修“不忍人之心”达到“不忍人
王安石尊孟思想與北宋孟學
作者:林裕學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孟子  孟子  北宋孟學  北宋孟學  尊孟思想  尊孟思想 
描述:也較前代豐富,足見孟子思想對宋代學術中的地位。孟子思想在宋代的提升過程中,王安石是極具影響力的關鍵人物,透過他的改革,《孟子》成為科舉考試的科目。並且由於他在北宋政治上的影響力,亦間接促使孟子配享孔
简说李觏
作者:傅林辉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王安石  王安石  曾巩  曾巩  孟子  孟子 
描述:。关于李觏对孟子的非议 ,却反映了李觏对孟子的特殊看法。
陆九渊的孟学思想研究
作者:韩丽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孟子  本心  义利之辨  发明本心 
描述:而来。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论述陆九渊的孟学思想。首先,介绍陆九渊孟学思想的形成,主要从时代背景、二程的影响,佛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来介绍;其次,阐述陆九渊孟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从本心、辨志、发明本心、心善论四个部分加以详述;最后,阐述陆九渊孟学思想与其心学思想的关系。
两宋孟学研究
作者:周淑萍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子  孟学  王安石  张载  朱熹 
描述:》观,予以宋人破出迷信经典文本、笃信经典权威陋习的勇气和力量;孟子“以意逆志”的解《诗》观,对宋人急于摆脱丛脞繁冗的章句训诂的桎梏而以“心”解经方法的形成有着非凡的启示作用;孟子王道论中的井田说则为两
“舍韩入扬”和“尊庄抑老”:北宋王安石建构“内在”的两个维度
作者:杨天保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孟子  内在性  扬雄  庄子 
描述:是创见性地解构传统的"老庄"体系,将"老庄"一分为二;接着尊庄抑老,重释"庄学",引入其旷达精神,主动去深究中国原儒的天命观,为构建"王学"的宇宙本体论拓开初径。
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本义辨析
作者:刘化兵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经注我  我注六经”  陆九渊  孟子  本心 
描述:说特点的精确概括,同时也是对朱熹强调读书并传注六经行为的否定。
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诗歌互赠再议
作者:陈冬根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王安石  互赠诗  孟子  韩愈 
描述: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变更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王之意」—王安石「士论」之承继渊源
作者:林保全  来源:语文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荆公  士论  荀子  孟子  周官 
描述:能養其廉恥,遂能免於貪鄙之行為。至於王安石士論主張之承繼淵源而言,「變更天下之弊法,以趨先王之意」一項乃承繼孟子法先王之概念,至於「內聖(道德)外王(度數)」合一之論述,則是揉合孟子、荀子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