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941)
报纸
(92)
学位论文
(26)
图书
(13)
会议论文
(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024)
地方文献
(28)
宗教集要
(12)
才乡教育
(7)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3)
红色文化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3
(50)
2011
(77)
2009
(50)
2008
(53)
2007
(49)
2006
(52)
2004
(34)
2003
(38)
1987
(20)
1957
(2)
按来源分组
文学遗产
(10)
阅读
(3)
国学
(1)
财会月刊:会计版
(1)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书目季刊
(1)
读写算(小学中高年级版)
(1)
巴蜀史志
(1)
中国妇运
(1)
社会科学辑刊
(1)
相关搜索词
妇女
妇联组织
关云长
中国历史
周礼
刘辰翁
古代
保健养生
《泊船瓜洲》
古人
黄州诗词
国家图书馆
出现频率
《团结报》
唐朝
复归
初中
图书馆藏
品牌宣传
北宋中期
乡愁
妇女诗
《牡丹亭》
诗
王安石
《咏菊》
《洗兵马》
戏曲舞台
矛盾心态
首页
>
根据【检索词:妇女诗】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3
条
你的锋芒刺伤的是自己
作者:
侯爱兵
来源: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东坡
《咏菊》
王安石
诗
描述:
苏东坡年轻的时候,仗着自己天资聪明,便恃才傲物、锋芒凌人。一天,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正在睡觉的王安石还没醒,守门官便让他在门房里稍稍等一会儿。苏东坡看到砚下有一沓整整齐齐的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
“歌尽桃花扇底风”新释
作者:
许兴宝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诗
词
扇歌
描述:
征.
谈杜甫的《洗兵马》
作者:
詹鍈
来源:
文学遗产
年份:
196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洗兵马》
杜甫
王安石
诗
描述:
《洗兵马》一
诗
,王安石评为杜甫的“压卷之作”。可是关于这首
诗
的本事,
释“无梦到徽州”
作者:
袁啸波
来源:
中华文史论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徽州
汤显祖
戏曲家
诗
描述:
“无梦到徽州”常常被今人引来赞美徽州。此语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全
诗
如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明清
妇女
的戏曲因缘
作者:
李小慧
来源: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清
妇女
《牡丹亭》
戏曲舞台
小蓬莱仙馆传奇
明末清初
女性角色
戏曲创作
《女状元》
女子
剧本
描述:
明清
妇女
的戏曲因缘
“三言”
妇女
描写之我见
作者:
王引萍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言”
冯梦龙
女性形象
妇女
观
父母之命
封建社会
汤显祖
男子
矛盾心态
女子
描述:
认与否定
妇女
自身价值”等方面分析和评价“三言”对女性形象的描写。“三言”一百二十篇中,有具体姓名的
妇女
有200多人。这些女性,有些浓墨重彩,有些着墨不多,但大多轮廓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这些女性
妇女
,应是生活的强者
作者:
琚鹏震
来源:
妇女生活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妇女
,应是生活的强者
汤显祖与明清
妇女
作者:
邹自振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明清
妇女
明清
妇女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
描述: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真实地反映了明清青年
妇女
的苦闷,体现了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剧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遭遇赢得了众多青年
妇女
的同情之泪,留下了许多富有诗意的遗闻轶事。俞二娘、商小玲、内江
论李白咏
妇女
的诗歌
作者:
王定璋
来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妇人
李白诗
妇女
题材
王安石
东海
战争
诗歌
突破传统
幽州
荷花
描述:
会里,其社会地位非常低贱,处于各种势力压迫之下而被视作玩物,无人关心她们命运和痛苦。能突破传统习
李觏的
妇女
观
作者:
王菊梅
宋秀珍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妇女
观
妇女
观
亲情
亲情
同情
同情
教育
教育
描述:
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李觏的
妇女
观的形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对母亲、妻子及女儿充满亲情;对下层劳动
妇女
深切同情;对上层
妇女
,认为她们应该受教。李觏
妇女
观的形成受制于他所处历史时代及社会地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