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时代的明镜,变法的鼙鼓——论王安石的诗
作者:李杜  来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大地主阶级  劳动人民  贪官污吏  政治诗  诗歌创作  封建社会  北宋时期  兼并 
描述: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不但是北宋时期伟大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他是负有盛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把诗歌创作当做它抨击时弊,推行变法的战斗武器,他一反
王安石和苏轼的争执谈起-谈谈矛盾的特殊性
作者:牟心海  来源:理论与实践(沈阳)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安石和苏轼的争执谈起-谈谈矛盾的特殊性
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的异同——兼论当前评价苏轼的几个问题
作者:朱靖华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前评价  改革主张  北宋王朝  几个问题  异同  免役法  大地主 
描述:本文对苏轼的政治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他有进步的一面,同王安石一样有改革的要求,与顽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有所不同。
瓜洲古今谈
作者:赵苇航 金慎夫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运河  扬子江  扬州  长江下游  王安石  十七年  白居易  北岸  渡口  镇江 
描述:,为古运河的入江门户,形势险要,素有“江防要塞”之称,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不少名人都来过这里,并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不过,古代史书、诗文里所讲的“瓜洲
湖州与苏轼的思想演变
作者:王树芳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拭  湖州  熙宁  思想演变  苏轼  年谱  吴兴  运盐  王安石  苏东坡 
描述:莘老七绝》等诗及《墨妙亭记》中均有所反映.据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以下简称《年谱》)记载,在赴湖后,“是岁又作送杜子方诗,及腊月游孤山访惠思二僧有诗”.从行文来看,似乎苏轼于“腊月”即返杭.但在《苏东坡集·前集》卷四和王十朋撰《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
独创与继承——读诗札记
作者:庄苇  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札记  因袭模仿  绝句  鸟鸣  意境  王安石  月黄昏  李笠翁  斜水  梅花 
描述:草弄春柔,茅檐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中选了这首诗,选注者在诗后的说明中说:“诗的最后一句,套用一句前人诗句,只略加改动,却把诗意推进一层…….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
作者:谭行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地主阶级  仁政爱民  赤壁之战  王安石  北宋中期  儒家  四川  宋金  赤壁怀古  宋神宗 
描述:运动,思
“漫灭”不“可识”吗?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三期《既已“漫灭”何又“可识”?》一文,谓统编语文教材对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一句的注释错了,认为句中的“为”应读作“谓”,“为文”就是“谓文
既已“漫灭”何又“可识”?
作者:向新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花山  模糊  文字  注解  通用教材  褒禅山  名称  直译  高中 
描述:一下: 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磨灭。〔按:不可辨认。〕唯独有文字还可以辨认。退一步讲,
简评《诗词论析·续集》
作者:润荃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论析  中国古典诗词  发展趋势  中国诗歌  杜甫  续集  魏晋南北朝  王安石  赤壁怀古  咏怀古迹 
描述:对某些广泛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杜甫的《奉先咏怀》、《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王安石的《史》七律,苏轼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等,进行剖析,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