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821)
期刊文章(707)
学位论文(17)
图书(13)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482)
地方文献 (41)
地方风物 (11)
才乡教育 (8)
宗教集要 (5)
非遗保护 (5)
红色文化 (4)
文化溯源 (2)
按年份分组
2014(262)
2013(95)
2012(138)
2010(137)
2007(49)
2006(31)
2005(35)
1994(10)
1990(10)
1986(12)
按来源分组
走向世界(2)
中国农垦(2)
扬州晚报(2)
铜仁日报(2)
非常男女(1)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
语文教学与研究(1)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1)
企业与改革(1)
上海工艺美术(1)
融通技术精华 开拓网络未来: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通科技
作者:黄雪霜  来源:科学中国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联通  中国互联网  网络未来  计算机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  技术  追求卓越  大型计算机  先驱者  网络平台 
描述:他身上有着一股常人难以匹及的睿智,但他否认自己是个天资极为聪颖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他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在他大半个世纪的追索中,一直秉持脚踏实地、创新、超越的精神、从而成为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先驱者、开拓者。
作者:暂无 来源:温州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校长感言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无限相信教师的专业智慧,无限相信家长的参与热情。 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校长名片 1968年11月出生,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2009年6月获浙师大教育硕士学位。先后在任岩松中学、梧田高中任职,2012年8月起至今担任瓯海第一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在省级刊物上发表文
作者:暂无 来源:海宁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吴熙,海宁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校园安全管理科)科长 岗位主要职责:负责全市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中小学招生、校园安全等。 2013年述职述廉概况:认真做好招生工作。重点完成学区调整
《出水芙蓉图》
作者:新民  来源:开封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资料图片 水芙蓉就是莲花。古时将陆地上的芙蓉花称作“木芙蓉”、“木莲”,而将水中的莲花称作“水芙蓉”、“芙蕖”、“荷花”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质,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奉作“君子”的象征,被尊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出水芙蓉图》纵23.8厘米,横25.1厘米,绢本,设色。现
地理教师吴宏的门票情缘
作者:暂无 来源:宿迁晚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玩家吴宏 本地玩家 记者孙军贤 不少人外出旅游有这样一个小毛病,即喜欢在旅游景点的石壁廊柱等处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以此记录自己的足迹。而我市宿迁学院附属中学的吴宏老师,用收藏旅游
相思背后的人观照:《蝶恋花》课堂实录
作者:刘伟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相思  课堂实录  晏殊  女子形象  理性观照  情感基础  人生观照  人物形象  思考  解读 
描述:它又不仅仅是在写相思.词中透出的浓浓情意中还有理性的思考,而"相思"之情成了"理性观照"之媒.有了对人生的观照,女子的相思也"高远"了;有了那位女子的相思情,晏殊的思考变得细腻而动人了.两个形象、两种情思是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补益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与学生一同借分析意象关系对女子情感进行品读,进而引导学生品出晏殊的体悟的超越之处.
汤显祖贬谪徐闻与他的《贵书院说》
作者:王小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道学体认  《贵书院说》  《邯郸记》 
描述: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的思想极其复杂,作者以他抗疏被贬为徐闻县典史这一事件为中心,探讨他的道学体认及其“贵说”的提出,以及他提出的与“贵说”有关的“瘴疠活人”思想,在他的剧作《邯郸记》中的反映。
民国上将希闵
作者:江从延  来源:大理文化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中山  滇军  总司令  唐继尧  广州  陈炯明  国民党  云南省  护国起义  大元帅 
描述:司令兼第三旅旅长、师长、滇桂讨贼联军总司令、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广州卫戍司令兼中央直辖第一军军长,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37岁就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并被孙中山任命为联军总司令,统帅着支持孙中山的13个省的驻粤军队,成为当时广东最显赫
泽民·肠舒汤
作者:暂无 来源:江苏中医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泽民·肠舒汤
孙桐与汤显祖及其《牡丹亭》:晚清蜀中学者孙桐研究
作者:程建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桐  汤显祖  《牡丹亭》  至情 
描述:同的人生观与"人情"观,使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位著名作家和学者成为了思想和情感的旷世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