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梅
-
作者:张婉莹 来源:初中生学习(中文阅读新概念)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中华民族 梅花 咏梅 毛主席 宋代 品质 象征 对象 感受
-
描述:我从没有养过梅,但我却见过,而且真真切切地被它震撼了。梅,从古至今都是诗人赞颂的对象,人们把它视为中华民族高贵品质的象征。宋代王安石的一首《咏梅》让我第一次感受了梅;毛主席也写
-
个性决定成就
-
作者:王利凯 来源:希望月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性决定 梅花 成就 开放 个性 咏梅 王安石 毛泽东 温暖湿润 进化论
-
描述:“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这是诗人王安石对梅花的赞赏。是的,在那寒冷飘雪的冬天,只有梅花依然开放,我想这就是千千万万个诗人对它赞赏的原因吧。我同样赞赏梅花。我不是诗人,不能用诗句去赞美它;我不是画家,不能用那精美的画章去表现它;我只能用自己贪乏的语言去描述它。
-
“岁寒三友”之:梅
-
作者:肖莉 来源: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岁寒三友 王安石 中华民族 咏梅 品格 算子 中国古代文人 毛泽东 寒冷
-
描述:清逸的气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文学中的"岁寒三友"之中的梅,去领略文人笔下的梅花的傲雪与冷艳。
-
《牡丹亭》曲意探微
-
作者:谭坤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戏剧评论 汤显祖 曲意 爱情故事 杜丽娘形象 剧情 抒情
-
描述:不到实现的痛苦心情。
-
试论陆九渊之推赏黄庭坚
-
作者:陈忻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庭坚 陆九渊 文化多面性 写作风格 思想观点 抒情 诗歌 成一 文学
-
描述:本文从黄庭坚养心寡过、注重根本的思想及对诗歌抒情尺度的把握,集前人之长、又自成一家的写作风格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心学家陆九渊推赏黄庭坚的缘由。笔者认为,对陆九渊和黄庭坚的研究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哲学
-
抒情形象的性格美——读晏几道《鹧鸪天·佳会》
-
作者:陈其昌 来源:江南诗词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抒情形象的性格美——读晏几道《鹧鸪天·佳会》
-
“雎鸠”究竟为何“关关”?——中国古典抒情理论的本原性探讨
-
作者:李珺平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二乐” 诗大序 孔颖达 汤显祖
-
描述:对“情”加以限定并拉通情、志、意之间的关系 ,是中国抒情理论本原性探讨的核心问题。“诗言志”虽是古典抒情论的滥觞 ,但“二乐”、《诗大序》以及孔颖达对于志、意、情三个范畴的协调 ,才使汤显祖不着痕迹
-
看得见风景的花园 论《牡丹亭·惊梦》中抒情主体的建构
-
作者:王音洁 来源:新美术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抒情主体 真理 风景 游园 建构 身体 传统
-
描述:分地捕捉到这一点可贵的自由,并且继续推进这充满奇想的事件,接下来的幽媾就合情入理了。游园之后,充满新意的身体于焉到来。但这种新意是怎样到来的呢?它如何能通过一场游赏抵达身体
-
也说“莲鸿蘋云”和“梅”——谈小晏词的抒情形象
-
作者:韩春萌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抒情形象 塑造形象 抒情方式 词作 晏几道 形象系列 特色 虞美人 塑造方法 委婉
-
描述:是这种抒情形象的代表。小晏在他的词作中塑造的这些抒情形象,都是下层的青楼妓女。过去的研究者们,笼统地认为"莲鸿薪云"都是小晏所思念的女子,并没有把她们具体地区分开来。事实上,由于小晏与
-
从几首抒情小词看芳心之寂寞:二晏和柳永笔下之相思女人
-
作者:曾亚兰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柳永 思妇 伤春 人间词话 词人 晏殊词 爱情 飞云 薄情郎 王国维
-
描述:女人处于次要位置,社会地位与男人相比是那么不平等。不幸的命运把她们限制在狭窄的桎梏中,许多道德规章限制着她们的行为,而倍受着鄙视和压抑,她们的喜怒哀乐取决于男人,甚至连爱情的得失也受制于男人。很可悲,在男人的世界,她们只能默默地屈服于那种不合理的环境。由于这种低下的社会地位,经济上不能独立,和得不到承担与男人同等的社会职业的权力,以及在情感上的被动关系,这就注定了女人永远要因为她的爱人不在眼前而痛苦。从下面几位词人对思妇的描写,便可窥见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她们那种哀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