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中学历史课教学的板书设计艺术
-
作者:宋昌盛 来源:山东教育科研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书设计艺术 中学历史课 课堂教学内容 王安石变法 教师 教学过程 课文内容 书法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教学功能
-
描述:谈中学历史课教学的板书设计艺术
-
由王安石变法失败谈领导者的度量
-
作者:董勇 来源:党建与人才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领导者 苏轼 吕惠卿 不同意见 党的领导干部 凝聚力 政治素质 湖北省钟祥 个性特点
-
描述:王安石失败的原因很多,但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志大而量小,听不得不同意见。当时,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中,除了司马光之外,苏轼算得上是影响较大的一个。但苏轼也并非那种主张“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的保守派。他的本意也是主张改革的,只不过觉得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
80--90年代:散文创作风景谈
-
作者:刘萌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散文创作 女性散文 文化散文 “大散文” 《随想录》 贾平凹 历史文化 90年代 王英琦 新时期
-
描述:80--90年代:散文创作风景谈
-
邓友梅敞开心扉谈老舍
-
作者:傅光明 来源:乡音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老舍 邓友梅 刘绍棠 赵树理 代表作 一年生 作家 解放初期 北京市 文学理论
-
描述:邓友梅,一九三一年生,山东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在悬崖上》、《我们的军长》、《追赶队伍的女兵》、《烟壶》、《那五》等。他与老舍自解放初期就在一起工作,有较深的交往,在老舍先生诞辰百年之际——
-
关于“独尊儒术”的再思考
-
作者:林伟 来源:唯实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思想 仁义 周礼 血缘关系 宗法制度 封建专制
-
描述:”的强大生命力.本文试图梳理从孔子到董仲舒学术思想自身的发展轨迹,探讨儒家学说能够获得“独尊”地位的理论原因.
-
重评王安石变法--兼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及其他
-
作者:赵文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 王安石变法 资本运营 文彦博 司马光 政治制度 区域经济 大春作物 军事哲学思想 青苗法
-
描述:时间最长、涉及人事最多的却是所谓“王安石变法”。直到今天的现代人,对宋代“王安石变法”仍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标准从容客观地认识当时变法的得与失,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问题,这就是现代社会所津津乐道的“资本”问题。在传统文化中,仅从正史系统的二十五史、以儒家学派为代表的诸子学说以及早熟的精耕农业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包括从实际战争中逐步积累的相当高妙的军事哲学思想与用兵法则等看,就无疑对社会人事以及社会资源具备了相当深刻的认识。或因儒家道德观念的强化,或因“义利”观的过分宣扬,或因政治制度中“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上下5000年中,对“资本运营”这一重大的领域,几乎从无涉足而成一片空白,不仅导致中国的传统农业在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没有大的发展,更如梁启超先生所言,中国的政治制度...
-
入之愈深 其见愈奇——谈调研方法
-
作者:徐松竹 来源:秘书工作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调查研究工作 王安石 改革开放 调研报告 调研工作 体制转轨时期 现实意义 调查报告 褒禅山 苏东坡
-
描述:研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第一,奇见以真实为本,不深入调研就不可能认识事物本质。真实,是调研的第一要求。寻根问底,便能透视事物本质,浅尝辄止,顶多抓住皮毛。传说苏东坡看
-
也谈王安石的人才观——由《伤仲永》的评价说开去
-
作者:詹龙雨 来源:皖西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 语文教学 伤仲永 王安石 人才观 写作目的 艺术效果
-
描述: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反映了作者认知上的局限.”究竟如何看待方仲永的“通悟”呢?是认为反映了王安石认知上的局限或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还是看成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依我浅见,还是后种解释较为妥贴、切合实际一些.
-
模糊其辞更清晰:谈新闻语言的“活化”
-
作者:胡仁钧 来源:新闻前哨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模糊语言 新闻语言 新闻写作 语言表达 新闻事实 新闻宣传效果 月全食 辩证的统一 王安石 天气状况
-
描述:儿子,叫王元泽。王元泽从小聪明伶俐,反映机敏。有一次,一个客人故意将一头鹿和一头獐同放在一个笼子里,有意问王元泽:笼子里哪个是鹿?哪个是獐?因为鹿与獐的外貌极相似,当时王元泽根本无法辨别哪是鹿哪是獐,但他又不甘心以回答不知道作罢。思考了一会回答客人:“那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一听,感到无可挑剔,连声称赞王元泽太聪明了。 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反映出一种说辩理智。也可以想象,模糊语言在新闻写作上也是大有可为的。
-
先秦文献中的"以数为纪"
-
作者:赵伯雄 来源:文献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文献 逸周书 数词 孔子 周礼 洪范 分类概括 组合 战国秦汉 名词
-
描述:先秦文献中的"以数为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