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430)
图书(122)
学位论文(84)
报纸(64)
会议论文(45)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727)
地方文献 (10)
红色文化 (3)
地方风物 (2)
文化溯源 (2)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3(81)
2011(101)
2010(84)
2008(101)
2007(92)
2001(36)
1985(35)
1980(9)
1960(11)
1936(11)
按来源分组
湖南政报(4)
知识窗(2)
当代职校生(2)
作文升级(1)
乡镇论坛(1)
青少年日记(1)
公民与法治(1)
人事天地:人才资讯(1)
三月三.故事王中王(1)
青春期健康(1)
“巾帼标兵”周礼
作者:马川江  来源:四川水力发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涉水电  爱岗敬业  岗位成才  学传帮带 
描述:32岁的周礼艳获得了2011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当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工地上忙碌的小周时,她张大了嘴久久合不上,红色安全帽下一双不大的眼睛露出不敢相信的光芒。成熟起来的周礼艳,已充分显示出了一个
宋蜀刻本《周礼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典籍与文化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宋蜀刻本《周礼
论“周礼在鲁”的二元界定
作者:毕经纬  来源:殷都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鲁国  违礼  礼书在鲁  礼学在鲁 
描述:情况,其实质是"礼书在鲁;"或指春秋之后礼学在鲁国的兴起情况,其实质是"礼学在鲁"。
名师特写:何周礼
作者:熊婷  来源:当代设计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名师特写:何周礼
利用斜井钻孔破裂观测值约束深井和深矿中的应力张量:在两个
作者:Zoback Mark D Paul Pijush Lucier Amie 骆佳骥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应力状态  观测值  张性裂隙  钻孔崩落  水压致裂法  应力大小  应力张量  应力扰动  斜井  张性破裂 
描述:允许时,可用水压致裂法估计最小主应力值,但不能估计最大水平主应力值。作者在文中先回顾了这套方法的概念,然后对两个复杂实例进行了研究。第1个实例涉及到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观测站(San Andreas Fault Observatory at Depth,SAFOD)计划第1阶段钻探应力状态的确定,SAFOD计划是一个钻穿加州中部圣安德烈斯断层的科学钻井计划。第2个实例涉及到确定南非一个极深矿周围的地壳应力状态。这些研究表明,在相当大的深度范围内,斜井钻孔破裂观测值与应力大小和方向是一致的。
成都军区国动委会在重庆召开李纪恒在会上汇报云南建设情况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通讯员 徐成 记者 尹朝平)11月10日至11日,成都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军区国动委第五次全会以来,战区国防动员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启示,部署“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基本任务,明确“十二五”时期国防动员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
李纪恒在省文明委会上指出精神文明建设要共享共建形成合力
作者:暂无 来源:云南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记者 刘晓颖)昨日,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提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群众参与、共建共管,以实事工程凝聚群众、以载体创新吸引群众、以榜样示范带动群众,让群众在参与中受益,在参与中提高,努力开创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文明委主任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
孔子说诗的观念要求与价值取向探析
作者:刘春雪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思无邪”  “诗言志”  周礼  孔子  价值取向 
描述:孔子生活在用诗的时代,他的"思无邪"是从春秋实用角度对《诗三百》道德教化价值所作出的评价,是对诗的价值判断。其"诗言志"之"志"是指用诗人着志,是理性的、功利的,但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来说
“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
作者:徐凤先 何驽  来源:自然科学史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日影千里差一寸  周髀算经  周礼  陶寺  王城岗 
描述:,也就是《周髀算经》和《周礼》所记载的两个夏至日影长度;通过对早期长度和距离的分析证明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接近当时的1000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明史上日影测量和大范围地理测量相继开始的特殊时期,由此
北朝讲武考论
作者:陈志伟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朝  皇帝  讲武  周礼  讲武礼 
描述:北朝诸政权多为少数民族所建。北方人民豪放武勇,尚武成风;北朝帝王重视武备,频行讲武。"讲武"于先秦即已产生,然史料疏简,此后各代,亦乏记载。北朝讲武骤增,通过讲武,提高了国家军事实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唐宋以后"讲武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