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诗源考
-
作者:孙海桥 来源: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伯宗 胡季犛 衣冠唐制度 礼乐汉君臣
-
描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影响了东亚地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一诗,便体现了附近国家夸耀本国所拥有汉文化的夸耀之情。但是关于此诗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日人滕木吉说,越南人胡季犛说,明人吴伯宗说,明初
-
从王安石青苗法制度设计本身看青苗法之得失
-
作者:罗鸿韵 来源: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常平新法 制度设计 得失
-
描述:方面均有问题,再加之其他外在原因,其在施行后期走向“害民”以至于“败国”,亦是势之所向。
-
《毛诗序》作者及成书考辨
-
作者:刘娟 来源: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毛诗序》 周礼 儒家 政治功用
-
描述:力,乃是周太师及后世儒家学者基于儒家话语系统不断损益的结果。
-
浅谈初献六羽
-
作者:杨明 李亚光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羽 周礼 变化
-
描述:春秋时期,表面上看周王室仍是"亲亲、尊尊、长长"[1]499,实际上其内部已是暗流涌动。鲁隐公选择"初献六羽",[2]40一方面,说明鲁隐公是一个恪守周礼并能予以表率的诸侯;另一方面,也说明春秋时期
-
先秦儒家之变迁探微
-
作者:纠福荣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儒家 周礼 礼法 内圣外王
-
描述:先秦儒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孔子的恢复周礼,以仁释礼,到孟子的"仁政"学说,再到荀子的"隆礼"以至于法;从理想的"内圣外王"到现实中的"内圣"、"外王",再到依附于"外王";还有庙堂上的执着与山野中
-
先秦酒器简述
-
作者:晏青 来源: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先秦 酒器 周礼 礼记
-
描述:我国的酒器种类繁多,仅以先秦酒器为例,所出土就有20余种。酒器是酒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酒器的造型和功能,可以直观地学习先秦的饮酒礼仪。文章参照《殷商青铜器通论》等书,结合先秦典籍中的文献记载,对先秦酒器做了简要的介绍。
-
双刃:读《启示录》有感(一)
-
作者:汪维藩 来源:天风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启示录》 考工记 周礼
-
描述:刃利剑.这剑指之处,万物无不赤露敞开,何况处处灯台.
-
浅论李耳对周王室守藏室的管理
-
作者:杨晓霞 来源:青年文学家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耳 守藏史 周礼 管理
-
描述:李耳身为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守藏史,对守藏室的制度管理有突出贡献,他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图书管理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李耳担任守藏史管理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图书馆管理思想。
-
《周礼》“六诗”述略
-
作者:徐丽鹃 陶水平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六诗" 体用 "诗" 仪式 "六义"
-
描述:的内容主要是占卜祝辞;在祭祀仪式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祭祖颂歌,而在礼乐文化中,其内容主要是不同典礼场合演奏的礼乐歌辞.《周礼》中“六诗”的概念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步生成、丰富和完善的.
-
论《周礼》中的“豕人”
-
作者:刘继刚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豕人 祭祀 牺牲
-
描述:《周礼》中的豕人一职应当是存在的。豕人是专门负责为王室喂养和掌管祭祀用猪的职官。一方面猪是早期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饲养,另一方面猪是三代时期祭祀的重要牺牲,需要专门的人员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