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陆九渊的“立心”理念及其不用学规的教育实践
-
作者:王佩 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学规 教育实践 教育理念
-
描述:陆九渊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讲学授徒,并创办了著名的"槐堂书屋"和"象山精舍"。其办学虽一直"未尝立学规",而始终以"立心"为"根本",但它却吸引和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给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与地方改革实践相适应是顶层设计的内生动力
-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大问题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开始的。如果大家没有任何实践,光在政策层面说话,得不到基层实践的支持,任何政策都会大打折扣。郑永年认为,国外的“顶层设计”是从“顶层做起”,而中国的“顶层设计”多源自于“基层做起”。讲顶层设计,如果忽视了社会的力量,怎么讲都
-
胡应麟的藏书思想、实践及价值研究
-
作者:张晶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胡应麟 藏书思想 藏书实践 图书馆建设
-
描述:的选址、建构以及书籍的整理等。因此,胡应麟书籍的搜求、收藏和整理就不只是一项简单的实践活动,更反映着他爱书、惜书、为治学而藏书的思想。前人关于胡应麟藏书的研究经历了从陈述史料到分析史料的转变,但仍
-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现实思考
-
作者:张丽丽 来源:大观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国富民穷 人事管理
-
描述: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而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变法的失败距今已近千年,留给人们的是一笔沉甸甸历史财富,本文对其失败原因加以分析,并试图挖掘它的现代意义。
-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场骗局?
-
作者:史忠义 来源:开心老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 骗局 皇帝 宋神宗 反对 史书 著书立说 编修
-
描述: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波及面很广,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的王安石的变法,但这场变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最终流产。变法意在减轻农民负担,但王安石的许多政策反而变成强制
-
从经济法视角评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
作者:周小明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经济法 青苗法 市易法
-
描述:和社会法划分的思想,经济法不可能成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成功方法。所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思想过于超前。
-
寸步难行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动了谁的奶酪
-
作者:丁守卫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改革 奶酪 宋神宗 帝国
-
描述:尾,但相比较而言,理智还算健全,改革的意志也还非常坚定。 虽然对改革可能或必然会遭遇到的巨大压力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明显准备不足,但面对反对派咄咄逼人的汹汹气势,年轻的神宗皇帝在一开始头脑还算清醒,尽量站到王安石一边,竭力为新法的推行保驾护航。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六月,当御史中丞吕诲公然跳出来向王安石发难,历数他的10大罪状,意欲阻止改革时,神宗不仅当场为王安石辩护,而且事后还罢了吕诲的御史中丞,把他贬到邓州去了。随后,侍御史刘琦和监察御史里行钱岂页以及殿中侍御史孙昌龄弹劾王安石,反对新法,神宗也都将他们贬职。 后来,在谏院任职的范纯仁上章弹劾王安石,指责王安石“掊克财利”,尽管范纯仁是范仲淹的儿子,神宗心有不忍,但还是将他贬出京城,出知河中府。
-
王安石变法中的宣传斗争研究
-
作者:魏海岩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宣传 舆论
-
描述:早以来统治集团内部就不断传出改革呼声。从这个角度看,这次变法确实具有一定的舆论基础。与此同时,黄老思想的流行、对祖宗之法的崇拜和压制创新精神的官僚管理制度又导致北宋的社会风气中有十分保守
-
语文课堂理应是生成的:对叶澜教授“动态生成”观点的认识与实践
-
作者:徐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新课程 学生学习 语文课堂 一线教师 叶澜 重要理念 引导学生 教育硕士
-
描述: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在悄然更新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焕发着新的精彩。在浙江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的这三年间,我一次次用心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品读着各级大师
-
从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探究平抑物价的对策
-
作者:郑晗 章凯 马龙 来源:法制与社会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市易法 宏观调控 反垄断 国家储备 供给平衡
-
描述:本文着力探讨市易法对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从参考古文献、对比古今经济形势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剖析市易法的内在经济学原理。进而在借鉴国外经济制度和国家调控政策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经济法学的双重视野提出下述平抑物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