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写双赢”教学例话(五):专题之“花季悟爱情”
-
作者:赵谦翔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 读写 专题 教学 绿色教育 《西厢记》 《牡丹亭》 《红楼梦》
-
描述:没有话语权吗?以功利为本漠视人性的灰色教育,让花季学子掩耳盗铃地回避现实的爱。唯有张扬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才能让他们直面现实人生,坦诚地观情赏爱,谈情说爱,评情论爱。
-
寓诗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
-
作者:孙敏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古代诗文 教学 安史之乱 魏晋南北朝文化 感召力 王安石 古代西域 历史课 《长恨歌》
-
描述:寓诗于史,提高中国古代史教学的感召力孙敏人类历史,丰富多采,它是悲喜剧交叉迭出的大舞台。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曾说;“夫其书虽以史为主,而余波所及,上穷王道,刊交人伦,总括万殊,包吞千有。”①历史现象
-
走近一个人,感受万般情——《泊船瓜洲》教学解读
-
作者:高祥虎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泊船 古诗 诗歌 学生自读 解读 学生感受 中华民族文化 教学 过学习
-
描述:一、基于《泊船瓜洲》诗歌本身(字面或感性)的研读1.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这节课通过学习一首古诗——《泊船瓜洲》,试着走近一个人,了解一段史,感受一种情。(板书:泊船瓜洲)2.师:怎样学习古诗,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好方法。学好一首古诗,应该怎样学?谁来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
《伤伸永》教学中的成长教育渗入
-
作者:钱海波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长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 《伤仲永》 七年级下册 实验教科书 个人成长 王安石
-
描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纪事”第五课选录了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见闻录《伤仲永》。文章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这一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为何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
-
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式谈话
-
作者:吴雁南 来源:新史学通讯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中央集权制 匈奴人 青苗法 历史教学 免役法 启发式 对外战争 政治 武帝
-
描述: 启发式谈话是教师向学生提出足以鼓舞学生思维的问题,使学生自觉地、深思熟虑地按照教师所指示的方法去探求问题的实质或结论,并作出回答。它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启发式谈话经常被利用来解释历史上
-
谈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
-
作者:韦健宁 来源: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语言 《孙子兵法》 教学效果 教师 王安石 教学内容 历史事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 关汉卿
-
描述:谈历史教学的语言特色
-
历史教学应用好“道具”
-
作者:宋厚荣 来源:安徽教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学应用 五代十国 道具 王安石变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军费开支 北宋时期 历史沿革 直观教学 文史结合
-
描述:历史教学应用好“道具”马鞍山五中宋厚荣新编九年义务《历史)教材,为提高学生素质,配续了大量图画、史料等。对多数不要求学生掌汇的图画、史料如何处理,则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我认为,倘能有效利用这些不要求掌
-
适当补充史实 搞好历史教学
-
作者:赖来峰 来源:江西教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江西 劝善惩恶 曾巩 于谦 共产主义世界观 人均粮食 历史学科 现行教材 历史事实
-
描述:,丰富教材,以增强历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
文学巨匠诞生的历史必然:评邹自振《汤显祖及其“四梦”》
-
作者:许怀林 来源:闽江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家 自振 历史 汤 明代晚期 徐光启 科学家
-
描述: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县人,我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与同时代的徐光启、宋应星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相互辉映,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中国旧志历史文献分类专集》序言
-
作者:来新夏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地方志 文献分类 《四库全书总目》 《太平寰宇记》 序言 历史 旧志 《山海经》
-
描述: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究其肇端,其说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曾概述方志源流称:“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