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姜女故事的流传与地域社会:江西广昌“孟戏”的文化考察
-
作者:吴承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孟姜女故事 孟戏文化 民间传说 古代文学
-
描述:涵相当丰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学价值。本文正是以此为个案,从孟姜女故事的源起、流传及意义演变入手,对曾、刘两家“孟戏”的文本进行考源
-
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作者:房春红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汤显祖戏剧 诗歌语言 文体选择 牡丹亭 英译本
-
描述:汤显祖戏剧中诗歌语言“曲”的文体选择—《牡丹亭》三个英译本
-
南亚平宁的张性中生代层系的热力模型及其对波平原前渊的石油勘
-
作者:Scotti P.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热演化 有机质成熟度 构造演化
-
描述:。这种热力演变状态对于波平原的油气勘探非常有意义。
-
赊店酒业董事长李灏当选南阳酒协会长
-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日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近日,河南省南阳市酒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大会胜利召开,河南省、南阳市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200多家酒类生产和流通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河南赊店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灏当选会长。
南阳市酒业协会是由南阳市酒类企业发起成立,由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相关行业组成的民间组织。在成立大会上,河南省卧龙酒
-
入古出新笔奇书雄——书法名家杨炳南谈书法
-
作者:张来成 来源:数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杨炳 书法 名家 出新 民俗博物馆 桃源 笔法
-
描述:出版社、湖南新闻图片社社长。现
-
抚州采茶戏音韵研究
-
作者:梅淑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抚州采茶戏发展 抚州方言音系 抚州采茶戏音系 乐调与字调
-
描述:抚州采茶戏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在抚州方言的基础上,依“书面化”和“官话化”而形成的。抚州采茶戏戏字的声、韵反映了它的发音特点,而戏字字调却制约着戏曲乐调的进行。抚州采茶戏音乐创腔充分体现
-
范仲淹、王安石变法比较研究
-
作者:李裕民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范仲淹 王安石 政治变法 价值评价
-
描述:个成了嘲讽对象。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后人都看走眼了,还是他们本身的差异造成的?这只有对两者作比较才能找到答案。
-
《周礼订义》研究
-
作者:夏微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典籍。 因其如此,自西汉末以来,历代研究论著层出不穷,援引《周礼》议政者更是不胜枚举。宋代是《周礼》研究较为繁荣、且独具特色的历史时期,()《周礼》学在继承汉唐《周礼》学
-
李覯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于礼 义利双行 经世致用
-
描述:后,又一个文化思想高涨时期。当时,文化思想领域正值哲人辈出,一代豪士荟萃的时代。李觏也是当时我国文化界灿烂群星中的一颗,是我国北宋中期的一位博学多识,忧国忧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哲学家,进步的政论家和伦理学家。他的著作曾被誉为“皆从大处起议沦”的“医国之书”。 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李覯兼容并蓄批判地扬弃诸子百家思想,特别是在荀子礼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了其独具特色的礼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品格,代表了处于上升时期的中小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重建儒学现实主义的时代呼唤,解答了当时构建新的伦理秩序的时代课题的问。李覯伦理思想以其人性论为基点,其礼论为中心内容,其义利观为价值取向,其经世致用为实践原则。作为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和调解现实生活的规则体系,其伦理思想以现实主义为理论品格,以治世救弊为现实目标,不仅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起到了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 李覯认为气为万物本源,以阴阳二气以释万物,运用“气”的流动、变化来说明万物皆在易中和吉凶由人的道理。其宇宙观对其伦理学思想有深刻影响,表现为:注重顺人情、承认欲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注重人事。在人性论上区分圣人与庶人的区别,把人性置于广泛的社会背景和人的自然需求之中来确立其价值,人性论是其礼论预设的逻辑前提。 他对礼的论述,提出并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观点即“礼顺人情”和“礼一本论”,从人民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论述礼的产生,认为礼是对民众道德生活实践的概括。这其实就已经涉及到了伦理学上自然的客观必然性与道德应然性的关系问题。他试图用“礼一本论”将政治法律系统和伦理道德系统相结合,不仅注重内心的道德自觉,更注重礼法对于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的实践价值。 价值观上一反儒家的“重义轻利”、“贵义贱利”的传统思想。肯定私利,注重民利,提出了义利双行的义利观,以作为社会经济生活及各方面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利欲可言”、“礼以节之”、“见利思义”、“计利富民”的思想体系。“利欲可言”是其价值观的逻辑起点,“义利统一”是其基本准则,“礼以节之”是其具体的操作方式,而“计利富民”则是其最终的落脚点。与义利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王霸。他提出要树立区别王道与霸道的新标准。 李觏注重实功的的价值观作用于社会治理即为经世致用的治国构思。试图将“内圣”和“外王”二者统一起来,既注重高度自觉的道德理性又有面向实践寻求礼法制度和政治治理的现实诉求。他将实效实功和经世致用理念贯彻在制度、用人和教化。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论述展示了其康国济民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李覯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都起到了理论先导的作用,实开北宋功利主义先河,稍后的陈亮和叶适的功利主义思想都受他的影响。李覯伦理思想影响深远,流传时至今日,他的某些思想对现代社会仍有启发意义,为我们如何很好的理解人的存在的全面性、如何看待无限膨胀的物欲、如何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何理解道德和制度的关系提供了有价值的反思。
-
李觏伦理思想研究
-
作者:焦秀萍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李觏伦理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