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腔郁愤 满纸波澜——曾巩《鹅湖院佛殿记》赏析
-
作者:海默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士大夫 铅山县 积贫积弱 掖庭 北宋 曾巩 鹅湖 西夏国 君臣 赏析
-
描述:如也。资其官之侈,非国则民力焉,而天下皆以为当然。予不知其何以然也!今是殿之费,十万不已,必百万也,百万不已,必千万也;或累累而千万之不可知也。其费如是广,欲勿记其日时,其得邪?而请予文者又绍元也,故云耳。
-
说欧阳修《玉楼春》一首
-
作者:叶嘉莹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欧阳修 有情痴 悲慨 晏殊 北宋 小词 词风 性格 直接叙写 归期
-
描述:且在小词的锐感深情之中,更往往可以见到他们的某些心性品格甚至学养襟抱的流露。就欧阳修而言,则他在小词中所经常表现出来的意境,可以说乃
-
小议晏词之“清”
-
作者:刘丽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词 冯延巳 词风 士大夫 欧阳修 北宋 伤春 主要表现 情感 代表人物
-
描述:在北宋初年的词坛上,南唐冯延巳的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对士大夫词人。清人刘载熙曾经这样评价宋初词坛上作为主流词风的代表人物欧阳修与晏殊二人"冯中正词,欧阳永叔得其深,晏同叔得其俊"①。据说,晏殊本人
-
爱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淡淡的忧伤——读柳如是的《金明池·咏寒柳》
-
作者:周月亮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子龙 最高境界 政治文化 钱谦益 盛泽镇 汤显祖 文学史 《牡丹亭》 生命质量 李师师
-
描述:名臣投降,名妓抗战,宋有李师师,明有柳如是。剔除许多荒诞不经的传说,柳如是依然是晚明一大景观。 她生于1618年,死于1664年,本姓杨,名爱,字蘼芜。离开陈子龙后改姓柳,名隐,字如是,号河东君。吴江(今属江苏)人,一说嘉兴人。为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
-
应是游子拳拳意 并非浪子靡靡音——读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
-
作者:吴奔星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苏江阴 北京大学 双簧 刘半农 祖国 笔名 战役 钱玄同 海外游子 北平
-
描述:同串演了一出双簧:钱玄同化名复古派文人“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向提倡新文学的人大兴问罪之师。刘半农代表《新青年》编辑部,对“王敬轩”的来信,一一驳斥。这出“引蛇出洞”的双簧戏,传为新文学史上的佳话。但刘半农因为没有留过学,
-
古典诗歌欣赏
-
作者:黄国彬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敕勒歌》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天净沙·秋思》
-
描述:有时简直就是诗。其后,人类越文明,思想越抽象,离诗的境界越远。也就是说,文明开始时,人类只懂形象思维;文明结束时,人类的脑袋已像一架机器,把一切具体的东西分解成抽象的概念了。这句名言的后半部是否正确,要待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去讨论。《敕勒歌》这首名作却使人觉得“文明”的确“以诗歌始”。据《乐府诗集》引述《乐府广题》的话,《敕勒歌》“本鲜卑语”,其后“易为齐言”。坊间不少诗选说此诗为北齐的斛律金所作;其实此诗是敕勒族民歌,由鲜卑语译成汉语,斛律金充其量是译者,或者是记载中最先吟唱此诗的人。因此,《敕勒歌》虽然未必是文明草创期的作品,做《诗经》的玄孙还嫌年轻,但由于它是敕勒族的民歌,诞生时敕勒人大概仍不十分文明,因此我们勉强把它视为该族文明茫昧期的作品也无不可。无论如何,此诗的作者肯定没有研究过四声八病、矛盾语、反讽或符号...
-
明“绿”固可重 暗“望”不可轻——王安石的《泊船瓜州》新解
-
作者:舒安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瓜州 泊船 保守派 江东 含而不露 江南 新解 小诗 深婉
-
描述:,“望”也自有它的加强感情、情韵深婉的的价值。结合王安石写作此诗的
-
百般红紫斗芳菲:古代咏春诗词名句赏析
-
作者:金声 赵丽玲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名句 咏春 红紫 成功地运用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温庭筠 辛弃疾 《宋四家词选》 王安石 描绘出
-
描述:“一年之计在于春”,世人无不爱春光。然而,真正善于发现春光韵致的还是诗人。他们不仅用眼去欣赏美,而且还用心去创造美。多情的心孕育了无数姿态纷呈的诗花,灵巧的笔描绘出万紫千红的春色。当我们漫步咏春诗苑,领略其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会享受到更优雅更丰富的美。
-
历史沉思——宋人三首赤壁词讲演录
-
作者:王兆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词 苏东坡 苏轼 赤壁怀古 人生 三国演义 王安石 周瑜 风流人物 李白
-
描述: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三百分,比第二名要高出一百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苏轼这一首词,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
记忆的力量:诗与网——诗歌批评的策略与向度之二
-
作者:焦亚东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钱锺书 中国古典诗歌 现实世界 诗歌创作 李商隐 王安石 语言世界 唐人 诗歌批评 王昌龄
-
描述:赋归来看妇’,活画出董太太的可爱的笑容,两个深酒窝。”不料董听了这样的嘉赏,却并不领情,板着脸说:“跟你们这种不通的人,根本不必谈诗。我这一联是用的两个典,上句梅圣俞,下句杨大眼,你们不知道出处,就不要穿凿附会。”另一次则是对“四喜丸子”曹元朗那首《拼盘姘伴》的评价。这首诗每一句后面都细注着出处,真可谓“无一字无来处”。李商隐、艾略特等人的诗句,如同战场上伪装潜伏的士兵,随时可能吓你一跳。曹元朗得意地说:“诗有出典,给识货人看了,愈觉得滋味浓厚,读着一首诗就联想到无数诗来烘云托月。”而对这样的诗作、这样的论调,唐小姐却用一句话给予了否定,她说:“曹先生,你对我们这种没有学问的读者太残忍了。”曹元朗辩解道:“我这首诗的风格,不认识外国字的人愈能欣赏。题目是杂拌儿、十八扯的意思,你只要看忽而用这个人的诗句,忽而用那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