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852)
报纸(1606)
学位论文(77)
图书(54)
会议论文(5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113)
地方文献 (368)
地方风物 (71)
非遗保护 (30)
红色文化 (25)
才乡教育 (17)
宗教集要 (11)
文化溯源 (8)
按年份分组
2010(545)
2006(123)
1999(74)
1997(96)
1996(58)
1990(48)
1988(57)
1987(41)
1984(36)
按来源分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19)
美术观察(15)
人民日报海外版(5)
小说评论(4)
中国书法(3)
咬文嚼字(2)
编辑参考(2)
健康必读(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人才研究(1)
佳句的复用,借用和袭用
作者:谢明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北宋词  作品  晏几道词  张志和  七律  渔歌子  黄庭坚  西塞山  苏轼 
描述:历史上有些诗人,写出某佳句受人赞赏,本人亦自感满意,于是又在另一作品重复使用。先举一例: 北宋诗人晏殊写过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诗云:
陈道、陈小伟君回乡访问
作者:闻隽  来源:提领月报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陈道、陈小伟君回乡访问
对《本草纲目》“芝”的辨析
作者:任其云  来源:中国食用菌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五行学说  紫芝  李时珍  理论基础  生态分布  《太平寰宇记》  曲阳县  南岳衡山  农业管理干部 
描述:对《本草纲目》“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主要讲到六种芝
论《牡丹亭》研究的影射问题
作者:程华平  来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汤显祖  张居正  陈继儒  戏曲创作  现实生活  研究者  杜丽娘  时事剧  研究 
描述:论《牡丹亭》研究的影射问题程华平一在明代和清代,许多人在阅读完《牡丹亭》之后肯定地认为,汤显祖创作这部作品很明显是在影射、讽刺一些与自己有些恩怨与不快的人。但这个人究竟是谁,研究者们的看法有着很大
《诗经》的几例“将”字
作者:张肖马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将”  人称代词  《诗集传》  “作”  动词谓语  《周礼  “行”  甲骨文字  宾语 
描述:,“祼”为宾语,倒置。但“厥作祼将”的句法有差别。“厥”乃人称代词,指代“殷士”。“作”训”“行”。《大雅·常武》:“王舒保作。”《笺》:“作,行也。”“祼将”为动
在这种事故谁应是被告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律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保险公司  交通事故责任  机动车驾驶员  道路交通事故  第三者责任险  承担赔偿责任  某甲  受害人  不负赔偿责任  向人民法院起诉 
描述:在这种事故谁应是被告
衡简论
作者:刘祥力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吏治  州县  地方行政区划  嘉道之际  吞声饮泣  地方官吏  郡县制度  改革借鉴  集权政体 
描述:、道之际的衡,其县治实践和理论,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创一流
作者:陈磊 彭昌来  来源:中国审计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审计局    衡东县  副局长  创一流  医药费  干部职工  审计项目  违规金额  项目任务 
描述:现金额676万元,查增税收101.5万元,收缴财政30.5万元,是前四年之和;
谈比较法在古典文学教学的运用
作者:李孝堂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典文学教学  比较法  《三国演义》  诸葛亮借东风  《三国志》  《史记》  杜丽娘  封建礼教  《牡丹亭》  《西厢记》 
描述:下几种情形: 一、讲授一部作品,与另外作品进行比较 我在讲授《三国演义》时,与《三国志》进行比较,与《史记》等书进行比较。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塑造诸葛亮这一形象时,极力描写他用兵如神。他是一位
《周礼》的农民土地分配问题
作者:李雪山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土地分配  授田制  《田法》  临沂银雀山汉简  农民  余夫  一夫百亩  《周礼正义》  井田制度 
描述:《周礼》的农民土地分配问题李雪山《周礼》又名《周官》,是研究先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它不仅信而有征,而且主要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制度,书中土地制度方面的史料较多,故本文以《周礼》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