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宁三次接见旅俄华侨刘绍周
-
作者:黎抒屏 何薇 来源:广东党史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列宁 旅俄华侨 苏俄政府 旅俄华工 苏维埃政府 俄国 中国革命 共产国际 中国代表团 十月革命
-
描述:他5岁时,随父移居俄国。在那里,他完成了高中、大学的学业。1917年,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25岁的刘绍周亲眼目睹了这场伟大的革命,接受了斗
-
刘绍贵治双眼色素膜炎验案1例
-
作者:周小龙 刘世静 来源:中医药研究杂志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色素膜炎 刘绍贵 验案 肾气丸 温补肝肾 骨质疏松 舌淡苔薄 《审视瑶函》 头晕耳鸣 郎溪县
-
描述:刘绍贵治双眼色素膜炎验案1例安徽省郎溪县中医院(242100)周小龙,刘世静我县名老中医刘绍贵副主任医师,从医40余载,擅长中医肝胆科,善治疑难杂症,现将刘老治愈的1例双眼色素膜炎,整理报道
-
试析李渔的戏曲语言理论
-
作者:丁放 来源:安徽新戏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语言 李渔 《牡丹亭》 《笠翁十种曲》 戏曲理论 《风筝误》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闲情偶寄》 宾白 戏曲创作
-
描述:清代的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李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艺术家,他编写的《风筝误》、《比目鱼》等剧本,称为《笠翁十种曲》,在当时的舞台上风靡一时,他的戏曲理论(主要集中在其《闲情偶寄》里的词曲部、演习部),则表明了他对戏曲艺术的精湛见解。这些见解,不仅对当时剧坛有很大影响,就是
-
王安石绝句的情感内涵和语言特色
-
作者:赵建梅 来源: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语言特色 情感内涵 绝句 人情味儿 色彩词 关注现实 密切相关 仕宦生涯 北宋
-
描述:风格的变化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王安石少有壮志,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二十二岁考中进士,开始仕宦生涯。无论做地方官,还是入京为官,他都全力关注现实。在京担任三司使度支判官期间,上了有名的万言书,提出改革之见,仁宗未予理睬,未能付诸实践。安石还是幸运的,有生之年终于拥有了实现宏愿的机会.从熙宁二年(1069)到熙宁六年(1073),安石任参知政
-
开出一方新天地──记鸡西市豆制品厂厂长刘绍斌
-
作者:李明林 石树文 来源:商业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豆制品厂 鸡西市 开创新天地 食品工业 房地产开发 承建单位 糖果厂 多种经营公司 童子军 持不同政见者
-
描述:开出一方新天地──记鸡西市豆制品厂厂长刘绍斌李明林,石树文刘绍斌,一个久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迄今不足而立之年,步入商界仅千余天,然而,竟在鸡西商业处于困境的大气候下,独辟蹊径开创出新天地:率领十几名
-
文学应是多元的等7则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作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文学应是多元的等7则
-
元明文学史观散论
-
作者:郭英德 来源: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史观 胡应麟 文学体裁 历史演进 文学发展观 《诗薮》 元明时期 人的文学 袁宏道 诗歌
-
描述:元明文学史观散论郭英德元明时期的文学史观,集中在对文学历史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规律的探讨,和关于文学发展中古今关系的论辩两个方面。其中最有新意的,应该说是探讨文学历史演进内在规律的文学源流论和文学史
-
《孟子》文学风格论略
-
作者:边家珍 来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风格论 梁惠王 文学风格 王安石 男女授受不亲 咏怀五百字 中国文学 济世救民 表达技巧
-
描述:《孟子》文学风格论略边家珍在先秦诸子中,孟子文章对于后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刘熙载《艺概》说;“韩文出于《孟子》”,“昌黎接孟子知养气之传”、“东坡文亦《孟子》,亦贾长沙”,“王介市文
-
“秀色”的可餐与不可餐
-
作者:龙建春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成语 海峡两岸 生活科学 王昭君 本义 语言 曾巩 近义词 张衡
-
描述:》)。生活科学常
-
文学的使命及文学发展的走向——兼就教于李洁非先生
-
作者:刘玉峰 来源: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学发展 作家 文学评论 毛泽东 生命体验 当代文学 下等人 社会责任感 刘绍棠 正义理论
-
描述:知的大旗,希望作家承担起为老百姓说话的社会责任感.笔者却认为李先生的愿望是一厢情愿的.正义和良知的主题举不起当代文学的大